文档介绍: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六)课堂练习
精读文章第6段,答复以下问题。
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二)比较阅读,加强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运用从本文学到的知识分析《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语文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最后科代表作总结发言。
明确:《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选用的说明方法有:
(1)打比方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桥洞不是普遍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2)举例子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茅盾故土乌镇的小河……和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江南乡间石桥……”“长桥……”“风雨桥……”
(3)列数字
“赵州桥非常宏伟,全长50.82米……”
“(卢沟桥)桥长265米……”
(4)引用
“唐朝的张族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里,非常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三)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敏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1.讨论课后练习二
(1)倘假设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假设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设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考虑。
明确:(1)“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精品文档请下载)
(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非常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精品文档请下载)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衬托园林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