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文档名称:

神经总论和脊髓.ppt

格式:ppt   大小:1,958KB   页数: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神经总论和脊髓.ppt

上传人:落意心 2022/3/11 文件大小:1.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神经总论和脊髓.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神经总论和脊髓
神经解剖学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学
总 论
一、开设此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1.巩固以前学****的神经系统解剖知识,为进一步学****临床课奠定基础。
2.神经系统疾病增多,虽然CT、MRI等应用广泛-12 髓节→比同序数椎骨高 3 个椎体
⑥ L 1- 5 髓节→平对第 10、11、12 胸椎
⑦ S 1-5、Co1髓节→平对第 1 腰椎体
C1
C7
C2
C3
C4
C5
C6
T12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10
T11
L5
L1
L2
L3
L4
S5
S1
S2
S3
S4
Co1
C1
C4
C2
C3
C5
C6
C7
C8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T10
T11
T12
L1
L2
L3
L4
L5
S1
S2
S3
S4
S5
Co1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
C8
T6
T3
T12
L2
L5
S2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后索
外侧索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前索
后角
侧角
前角
中央管
中间带
灰质后连合
灰质后连合
脊髓的
内部结构
灰质
白质
前角
侧角(T1-L3)
后角
中间带:灰质前、后连合、中央管
网状结构
前索

外侧索
后索
白质前后 连合
Gray mater
white mater
后角
中间带
前角
前角外侧核
脊髓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颈髓)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后角颈、网状结构
后角基底部
中间带,包括背核、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
前角底
中央灰质
前角内侧核
前角及病变
一、前角细胞:


二、运动神经元分群及机能
三、病变综合症
1.下神经元损伤症;
2.节段性机能障碍;
3.同侧瘫;
4.肌纤维震颤
脊髓灰质前角
皮质脊
髓前束
延髓
大脑
中脑
皮质脊髓侧束
后角及病变
一、细胞分群
角周巨细胞:后角周边,贯穿脊髓全长,接受后根痛温粗触纤维。
胶状质:全长,多至本节。
固有核:贯穿脊髓全长,接受后根痛温粗触压觉纤维及胶状质纤维。
胸核:后角基部,胸段及上腰段明显,接受后索及根的纤维至本侧脊髓小脑后束。
中间内侧核:位于中间带与胸核之间,全长,接受后索及根的纤维至两侧脊髓小脑前束。
二、机能分配:后外-近段;前内-远段。
三、病变综合症

,触觉迟钝,即分离性感觉障碍;

,但较根性轻,呈束带样、条状痛;
、上胸段多见。
附:神经根损伤综合症:


,较严重损伤少数可出现肌萎缩;

(出汗、立毛、血管舒缩)。
侧角及病变综合症
一、交感N:T1-L3;副交感N:S2-4
二、病变

A眼裂变小(上、下睑板肌瘫);
B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瘫);
C眼球凹陷(眼眶肌瘫);
D无汗;
E半侧面部血管扩张;
F中枢性交感束、睫状脊髓中枢、颈上N节及节后纤维。



、排便反射障碍;

脊髓白质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白质前连合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薄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白质
脊髓丘脑前束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楔束
白质
上行传导束
下行传导束
薄束 楔束
脊髓小脑前、后束
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兴奋屈肌,与皮质脊髓束一起影响肢体远端肌。
兴奋躯干、四肢伸肌, 调节平衡。
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
与头颈、眼外肌反射活动有关
主要参与对躯干、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
红核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薄束
楔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