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
复习目标:
一、能够背诵并默写重点文章、段落及诗词。
。
。
四、能理解文章的思想、会就重点诗句进行赏析
第五册第六单元
中考文言文题型:
一、默写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三、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选作题
(1)简答
(2)赏析题
一、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
2、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
4、以天下之所顺,________,
5、_______,曾益其所不能
6、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____
8、庆历四年春,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利不如人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失道者寡助
攻亲戚之所畔
所以动心忍性
入则无法家拂士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后天下之乐而乐
1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
1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14、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16、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童稚携壶浆。
18、吏禄三百石,_______________
19、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
20、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
21、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
悠然见南山
欲辨已忘言
气蒸云梦泽
徒有羡鱼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
直挂云帆济沧海
妇姑荷箪食
岁晏有余粮
长烟落日孤城闭
燕然未勒归无计
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词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通假字:一般先指出所通的字,再解释其意思。如:“亲戚畔之”中的“畔”应解释为“畔通叛,背叛”。
2、使动用法:应解释为“使…(怎样)”。如“所以动心忍性”中的“动”应解释为“使…惊动”。
3、词的活用:应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解释。如“恐前后受其敌”中的“敌”作动词用,应解释为“攻击”。
4、古今词义的差异:如“阡陌交通”中“交通”应解释为“交错相通”。
5、一词多义现象:应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解释。如“桓侯故使人问之”和“故君子有不战”中的“故”应分别解释为“特意”和“所以”。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亲戚畔之
2、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属予作文以记之
5、馔酒食,持其赀去
6、所以动心忍性
7、劳其筋骨
8、以天下之所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委而去之
西蜀之去南海
“畔”通“叛”,背叛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拂”通“弼”,辅佐
“属”通“嘱”,嘱托
“赀”同“资”,资财,钱财
使…惊动
使…劳累
凭借
因为
离开
距离
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2、南极潇湘
13、薄暮冥冥
14、涵虚混太清
15、静影沉璧
16、微斯人,吾谁与归?
17、恶少年愠其诞,目间其夜归
18、亟扶我寝
19、以其语语之
20、把酒临风
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限制
尽
迫近
包容
圆形的玉
无,没有归依
偷看
急,赶快
告诉
持,执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疏通文言语句应努力做到:
1、信:忠实、可信
2、达:通顺、畅达
3、雅:充实、文雅
三、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行拂乱其所为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7、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