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ppt

格式:ppt   大小:3,742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ppt

上传人:落意心冢 2022/3/11 文件大小:3.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
本章内容概要:
第三节 心脏标志物的选
择和评价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心脏标志物的测定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酶类与蛋白类心脏标志物的种类、特
点及临床意义;
变化
(四) 心肌酶的生理变异
在应用心肌酶对AMI进行诊断时,需考虑生理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性别:血清CK在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血清CK在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2.年龄: LDH在出生时为***两到三倍,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到14岁时达***水平。
3.运动:升高程度和运动量及持续时间有关,也与运动者是否经常锻炼有关,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其心肌酶升高幅度小。
(五)心肌酶的测定
1.方法学及其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大都使用“固定时间法”
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免疫技术的发展,出现利用酶的抗原性,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测定酶质量的方法。
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生化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临床实验室开始采用“连续监测法。
2.标本的处理对结果的影响
标本在采集、分离和贮存等过程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
压脉带使用时间过长
溶血可引起LDH明显增高
采血后1~2小时及时分离血清。
心肌酶在体外随存放时间和温度其活性产生变化

室温(25℃)
冰箱(0~4℃)
冰冻(-25℃)
AST
3天
1周
1月
CK
1周
1周
1周
LDH
1周
1~3天
1~3天
表15-2 心肌酶在不同温度储存的稳定性
(活性变化小于10%)
(六)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LDH1 14%~26%;LDH2 29%~39%;LDH3 20%~26%;

【参考范围】
LDH:***120~230U/L(L→P法) 儿童140~260U/L(L→P法)
LDH同工酶(***):
LDH5 6%~16%;LDH1/LDH2 %~%
LDH4 8%~16%;
【临床意义】
LDH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损伤,还见于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胰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贫血、骨骼肌损伤、及肝硬化等。
LDH降低无临床意义。
LDH同工酶对于AMI发生24小时之后的诊断有帮助,心肌梗死后10~12小时LDH1升高,高峰时间为48~72小时。心肌梗死时LDH同工酶分析LDH1/LDH2的比值分析有重要临床意义,一般情况LDH1/LDH2小于1,当LDH1/LDH2大于1时,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重要价值。
2.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CK:男性45~180U/L 女性25~130U/L 儿童75~540U/L
【参考范围】
CK-MB:10~25 U/L或CK-MB/CK<5%(免疫抑制法)
【临床意义】
CK增高:见于心肌损伤剧烈运动、妊娠、肌肉注射、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性电休克、心脏导管插入术、冠状动脉造影术、整形外科手术、腹腔手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及脑血管意外等
CK降低主要见于恶病质及神经性肌萎缩。
CK-MB增高见于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参考范围】:
AST:0~40U/L
【临床意义】:
AST测定可用于诊断AMI,但AST在AMI的时相变化和CK相似升高幅度不如CK,恢复早于LDH,故诊断AMI的价值很小,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诊断AMI的心肌酶可以不包括AST。AST现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蛋白类标志物
血清心肌酶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存在的不足之处:
③特异性较差
①酶活性升高出现较晚
②持续时间短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希望的心脏标志物是
①在心肌细胞中高浓度存在而在非心肌组织中不存在,即高特异性。
②心肌损伤发生后能快速释放到血中,以便在早期损伤获得高灵敏度的诊断。
③在血中能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浓度,即长“窗口期”。
④能被快速分析。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蛋白类标志物
1.肌红蛋白
结构特点:肌红蛋白(myoglobin ,Mb)是横纹肌组织特有的色素蛋白,分子量为170kD。分子结构和血红蛋白的亚基相似,由一条多肽链和1个血红素分子构成。
分布:Mb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其含量为:骨骼肌3~9mg/g,。
功能特点:Mb能可逆地与氧结合,在肌细胞内有贮存和运
输氧的能力。
肌红蛋白临床意义
①Mb是AMI血清中最早出现的生化标志物;
②AMI患者血清Mb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与梗死面积和心肌坏死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③Mb既存在于心肌又存在于骨骼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