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数学《相遇应用题》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学《相遇应用题》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飞行的优优 2022/3/1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学《相遇应用题》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学《相遇应用题》教学设计
数学《相遇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 58 页准备题、例 5,相遇应用题。
教学目的:
时间:同时结果:相遇 65×4+704( 65+70)×4
方向:相对(相向) =260+280=135×4=540(米)
速度和×相遇时间 =总路程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小学数学的说课稿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小学数学的说课稿范文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使之‘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意在体现“做”数学的两方面:一引导学生“玩”数学;二帮助学生“悟”数学。因此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一、设计思路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浙江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能“比较数量多少”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一类应用题。教材强调“先分后合”,通过“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多的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来理解算理。
因此,通常的教学模式是“着重让学生理解:母鸡与公鸡比,母鸡多,母鸡的只数分成——与公鸡只数同样多的和比公鸡多的两部分,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母鸡的只数来解此类应用题。”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让一年级的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一思考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
而且,学生对为什么要分?分了过后又为什么要合很难理解,教师上课时也说不明道不清。针对以上的现象,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想在强调“同样多”与“多的部分”的概念的基础上,抓住“母鸡比公鸡多 3 只”的重点句,通过探讨“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
多谁少”,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求母鸡的只数转化抽象成“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文字题(求比 5 多 3 是几)”来解此类应用题,使说的过程变得简洁,以便于学生接受。而且还为学生以后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寻找单位“ 1”的量作铺垫。
基于以上教学想法的另一个原因是教材在教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各内容之后,都出现了同类的文字题。说明各类应用题与同类文字题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否意味着生活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建构相互依存。
针对以上的教学设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和操作,渗透“一一对应”及“比较”的思想、方法,帮助理解掌握“同样多”与“多的部分”。
2)学生掌握表述解答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的意识。
4)向学生渗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为力求体现“引导学生‘玩’数学,帮助学生‘做’数学”这一教学思想,教与学主要举措为学具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的全过程来,构建“转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同时通过以下的学****方法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的动画演示,突出“同样多”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
2)动手操作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摆“同样多”与“多的部分”,感悟应用题与文字题的转化统一。
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尝试从具体实物操作中抽象成文字题,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相互讨论,相互启发,最后总结出方法。
4)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解此类应用题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程序安排为: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玩”
1、开门见山地让学生按要求玩学具
1)摆一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学生自由摆。引导出“一一对应”的摆法后,再次摆“同样多”的两种物体,同桌交流检查。
2)摆一摆“多的部分的物体”,学生自由摆并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