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斜坡巨大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侵犯斜坡的脑膜瘤仍然是神经外科的难题。近10年,影像学技术和颅底外科的进展,扩大肿瘤的显露,减少对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改善手术效果。本文分析过去10年中,显微外科切除斜坡脑膜瘤34例。重点讨论斜坡脑膜斜坡巨大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侵犯斜坡的脑膜瘤仍然是神经外科的难题。近10年,影像学技术和颅底外科的进展,扩大肿瘤的显露,减少对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改善手术效果。本文分析过去10年中,显微外科切除斜坡脑膜瘤34例。重点讨论斜坡脑膜瘤治疗的策略,术前评估,手术入路和技巧。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988年1月至2019年12月
上海瑞金医院和南京军区总医院手术治疗侵犯斜坡的脑膜瘤34例
男性11例 女性23例
年龄14-54岁,。
:
主要症状:
复视 12例
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 11例
头痛 9例
行走不稳 8例
面痛或面部麻木 7例
听力下降 5例
:
头颅CT和MR检查,根据最大径将肿瘤分为
小型 < 0 例
中型 - 0 例
大型 - 21例
巨大型 > 13例
3D-CTA检查
3D-CTA的价值
肿瘤的解剖位置
上斜坡------11例
中斜坡------19例
下斜坡------4例
MR上显示脑干受压
轻度受压-----5例
中度受压畸变---12例
严重受压-----17例
3例T2W显示高信号影,提示脑干水肿。
:
上斜坡肿瘤
①眶颧-颞极入路 9例
②额颞-经海绵窦入路 2例
中斜坡肿瘤
③经岩骨-天幕入路 13例
④乳突后枕下入路 6例
下斜坡肿瘤
⑤远外侧枕下入路 3例
⑥经口咽-斜坡入路 1例
结 果
1、手术方式
全切除 19例(56%)
次全切除(>90%) 10例
大部切除 5例
2、手术结果
恢复良好 29例
偏瘫 4例
死亡 1例(%)
眶颧颞极入路-鞍结节上斜坡脑膜瘤
术前
术后
眶颧颞极入路-上斜坡脑膜瘤
术前
术后
中斜坡脑膜瘤
经岩骨-天幕入路
显露范围广,适应征宽,但可损伤优势侧Labbe静脉,引起严重残废。
乳突后入路
最简单,但在颅神经之间工作,较小的术野和较差的视角造成手术更加困难。
耳前颞下凹入路
从颅神经的内侧显露,不必牵拉脑组织,但必须失去一侧下颌骨的髁状突。
岩骨入路-中斜坡脑膜瘤
术前
术后
岩骨入路-中斜坡脑膜瘤
术前
术后
下斜坡脑膜瘤
远外侧枕下入路
为最佳选择,从非常外侧显露下斜坡和枕大孔前缘的脑膜瘤与脑干的界面,因此,允许切除肿瘤而不牵拉脑和脊髓。
经口咽-斜坡入路
直接到达下斜坡,在脑干和颅神经前面切除肿瘤。但显露范围小,适应证窄,术后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高,现已很少采用。
经部分枕骨髁入路-枕大孔腹侧脑膜瘤
术前
术后
口咽入路-枕大孔腹侧脑膜瘤
术前
术后
基本原则--先囊内切除肿瘤和处理肿瘤基底,使肿瘤去血管化。
离断肿瘤基底的方法-- Nakata称其为“割稻法”。
分离动脉和颅神经
--从正常区到异常区分离
--沿着血管、神经的轴向分离
--钝性和锐性相结合的分离方法
--及时用止血纱布或薄的橡皮片保护
残留肿瘤与脑干分离
-操作动作尽可能最轻微
-在无脑牵拉的情况下进行
-脑干和躯体诱发电位监测是有用的
-良好合作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