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前庭与眩晕郑.ppt

格式:ppt   大小:1,010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前庭与眩晕郑.ppt

上传人:小落意心冢 2022/3/12 文件大小:10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前庭与眩晕郑.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前庭与眩晕郑
现状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门诊:
内科 5%
ENT 7~15%
神经内科5~15% (住院6~8%)
>65岁:男性39% 女性57%
生活在家中的尼埃氏症
突发性耳聋1/2病人伴眩晕
急、慢性中耳炎(迷路炎)
药物中毒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内耳及前庭神经供血不足
Ramsy Hunt综合症
前庭神经炎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
前庭中枢性眩晕
血管性
VBI 50~80% 病人以眩晕为主诉
颈性眩晕 肌肉、骨质压迫血管, 刺激交感神经内耳血管收缩
非血管性
桥小脑角肿瘤 - 听神经瘤
颅底畸形-颅底凹陷等
颅脑外伤性眩晕
眩晕性癫痫
定位、定性分类法:既有解剖部位,又有疾病性质分类,
符合神经耳科学诊断原则有临床实用价值
(一)前庭系统性眩晕
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
毛细胞
顶部有60-100条纤毛,边缘最长的一条为动毛,其余为静毛
外力使纤毛倒向一侧时,改变底部的神经纤维上的放电放频率
来自前庭器官的神经冲动沿着前庭神经(VIII前庭支)到达脑干的前庭
神经核团;初步整合后,到达小脑,最后,信息还会到达大脑皮层
前庭核团和小脑都会发出神经纤维支配身体的骨骼肌来维持身体
的平衡。如,各种姿势调节反射和植物性机能的改变
前庭反应
常见前庭性眩晕疾病的发病特点
一、梅尼埃病( Prosper Meniere,1799~1862,描述)
(一)病因及机理:各种原因导致的膜迷路水肿
(二)严格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2019年 )
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至少发作2次以上。常伴恶心、呕吐、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可伴水平或水平旋转型眼震
至少一次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听力损失 : 早期低频听力下降,听力波动,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可出现重振现象
耳鸣。间歇性或持续性,眩晕发作前后多有变化
可有耳胀满感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听力学
纯音测听:
早期为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
多次发作高频亦下降
耳蜗电图:—SP/AP>
甘油实验:50%~60%阳性
前庭功能检查
VNG:
冷热试验-----
早期外周前庭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
晚期外周前庭功能异常
二前庭神经元炎
(一) 病因及机理:
前庭神经节隐匿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激活
(二) 临床表现:
突然发作眩晕
无耳鸣、听力障碍
(三) 诊断:
突然发作的重度旋转眩晕,不伴耳蜗症状
发病年龄20-40岁,起病前有感染史
VEG检查
自发性眼震:水平或水平旋转性
冷热试验:前庭功能明显减退或丧失
无其他神经系征象
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四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病因及发病机理:半规管耳石症
发病率:64/10000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
诱因:
头外伤、耳术后、病毒性、椎-基A动脉供血不足、长期卧床、亦可与梅尼埃病、突聋伴发
三个半规管源性的BPPV均可发生。在人体直立和平卧时,后半规管(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PC )处于最容易受重力作用的位置,故发病率最高,占91%。
临床特点
发病特点:时间性 、空间(位置)性-----与体位相关、诱发
眩晕特点:
①潜伏期:数秒
②持续期--渐强、渐弱、短暂、可逆、疲劳---每次<1分钟
③适应性(易疲劳性)
④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翻身)
⑤反复发作
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⑦多数不伴听力下降及耳鸣
(三) 诊断
听力检查:一般正常
影像学:排除颅脑病变
VEG检查
变位试验:
后半窥管源性: Dix-Hallpike试验(+)
诱发眼震特点:
①同眩晕特点
②方向:旋转性、向地性
水平半窥管源性: 仰卧侧头位试验(+)
诱发眼震特点
①同眩晕特点
②方向:水平性、向地性
冷热试验:部分前庭功能减弱
特殊前庭性眩晕疾病 上半规管缺损综合征(SSCD)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上半规管的骨质出现裂隙,形成了第3窗。
(二)临床表现特点:
Tullio phenomenon:强声改变出现眩晕和平衡失调
Hennebert sign和压力改变出现眩晕和平衡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