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ERP系统中的条码应用解决方案
( 内部资料严格保密)
目录
ERP系统中的条码应用解决方案 - 3 -
前言 - 3 -
条码应用技术概述 - 4 -
条码应用范畴及优势 - 7 -
ERP系统与条码的集成应用方案: - 11 -
沪光电器条码系统的应用方案: - 13 -
1、 原材料采购入库作业 - 13 -
2、 原材料的领料作业 - 16 -
3、 半成品的生产入库作业 - 20 -
4、成品入库作业 - 21 -
5、销售出库作业 - 23 -
6、 其他出入库作业 - 26 -
7、 报表及其他作业: - 26 -
沪光电器条码应用方案的效益分析: - 28 -
ERP系统中的条码应用解决方案
前言
随着条码的普及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使用条码。越来越多的ERP企业用户认识到只有条码技术与ERP软件相结合才能做到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用友公司U8产品库存模块已经实现了库存条码基本应用,但条码应用方式灵活多样,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对条码的应用方式有不同的要求。
        
条码应用技术概述
条码技术最早产生在风声鹤唳的二十年代,诞生于Westinghouse的实验室里,当时一位名叫John Kermode性格古怪的发明家“异想天开”地想对邮政单据实现自动分检,而设想出来的应用技术;但由于当时受到技术的限制,其应用技术无法实现,直到1949年的专利文献中才第一次有了Norm Woodland和Bernard Silver发明的全方位条码符号的记载,在这之前的专利文献中始终没有条码技术的记录,也没有投入实际应用的先例。
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和空、相应的数字组成,这种用条、空组成的数据编码可以供机器识读,而且很容易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这些条和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组合方法,构成不同的图形符号,即各种符号体系,也称码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
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种码制是EAN、UPC、39码,交插25码和EAN128码,其中UPC条码主要用于北美地区,EAN条码是国际通用符号体系,它们是一种定长、无含义的条码,主要用于商品标识。 EAN128条码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 lnternational)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联合开发、共同采用的一种特定的条码符号。它是一种连续型、非定长有含义的高密度代码,用以表示生产日期、批号、数量、规格、保质期、收货地等更多的商品信息。另有一些码制主要是适应特殊需要的应用方面,如库德巴码用于血库、图书馆、包裹等的跟踪管理、25码用于包装、运输和国际航空系统为机票进行顺序编号,还有类似39码的93码,它密度更高些,可代替39码。
上述这些条码都是一维条码。一维条码虽然提高了资料收集与资料处理的速度,但由于受到资料容量的限制,一维条码仅能标识商品,而不能描述商品,因此相当依赖电脑网络和资料库。在没有资料库或不便连网络的地方,一维条码很难派上用场。也因此,最近几年开始有人提出一些储存量较高的二维条码。由于二维条码具有高密度、大容量、抗磨损等特点,所以更拓宽了条码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随着资料自动收集技术的发展,用条码符号表示更多资讯的要求与日俱增,而一维条码最大资料长度通常不超过15个字元,故多用以存放关键索引值(Key),仅可作为一种资料标识,不能对产品进行描述,因此需透过网路到资料库抓取更多的资料项目,因此在缺乏网路或资料库的状况下,一维条码便失去意义。此外一维条码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垂直方向不携带资料,故资料密度偏低。当初这样设计有二个目的:(1) 为了保证局部损坏的条码仍可正确辨识,(2) 使扫瞄容易完成。
    要提高资料密度,又要在一个固定面积上印出所需资料,可用二种方法来解决:(1) 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向二维条码方向扩展,(2) 利用图像识别原理,采用新的几何形体和结构设计出二维条码。前者发展出堆叠式(Stacked)二维条码,後者则有矩阵式(Matrix)二维条码之发展,构成现今二维条码的两大类型。
堆叠式二维条码的编码原理是建立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将一维条码的高度变窄,再依需要堆成多行,其在编码设计、检查原理、识读方式等方面都继承了一维条码的特点,但由於行数增加,对行的辨别、解码算法及软体则与一维条码有所不同。较具代表性的堆叠式二维条码有PDF417, Code16K, Supercode, Code49等。
    矩阵式二维条码是以矩阵的形式组成,在矩阵相应元素位置上,用点(Dot)的出现表示二进制的“1”,不出现表示二进制的“0”,点的排列组合确定了矩阵码所代表的意义。其中点可以是方点、圆点或其它形状的点。矩阵码是建立在电脑图像处理技术、组合编码原理等基础上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