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书不觉已春深
在雪后的新春里,捧读几本心仪的好书,眺望翠叶藏莺、朱帘隔燕,也就“读书不觉已春深”。周实、彭国梁、汤素兰三位读书、写书的书家,分别从经典引进版、文化随笔、名人传记三类,为读者推荐了一些“亦史亦文亦故事,宜读宜赏宜收藏”的好读书不觉已春深
在雪后的新春里,捧读几本心仪的好书,眺望翠叶藏莺、朱帘隔燕,也就“读书不觉已春深”。周实、彭国梁、汤素兰三位读书、写书的书家,分别从经典引进版、文化随笔、名人传记三类,为读者推荐了一些“亦史亦文亦故事,宜读宜赏宜收藏”的好书。
周实(作家、编审)荐
《一个人的好天气》《巴登夏日》
感悟语言的魅力
之所以看这本书,首先就因这个书名,“一个人”,“好天气”,很散淡,也随意。作者叫做青山七惠,是日本的“80后”。书从春天写到冬天,写到迎接又一个春天,不急不慢,轻轻道来,读时能感到作者的语气,惊讶她的眼光准确。尤其是对话,平平常常的,非常的真切。内心感受也丰富,而且一点不夸张,比如
“还有,知道了人会变的。我原来是不希望变的。那么,希望变的话,就不会变了吧。”很多事情真是这样:你越希望那么样,它就偏不那么样。反倒你不希望
的,它却就偏偏那么样了
“难道是我变了吗? ”作者问自己。作者通过自己的
眼光,眺望世界,观察社会,也从别人的眼光之中,看到了某些变化的自己。
还有一本就是《巴登夏日》,作者叫列昂尼德・茨普金,是一个俄罗斯的医
生,写作只是他的“业余”,他却用他这个“业余”,想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其年轻妻子的生活以及陀氏的文学精神。作品在写陀氏的同时也写了作者自己的生活
以及他的内心世界。一切都不是虚构的,一切又都是虚构的。作者写这部文学作品既非为了名也非为了利,只因为他酷爱文学,要为自己写点东西,写好后就放在了抽屉里,直到死也不曾发表,也未进入“地下”流传,没想到却是部杰作。
写作而没有发表欲望,只是为了给自己看,这样的作品也自然是值得他人看一看的。中华勘志税I
(《一个人的好天气》,青山七惠/著,竺家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年9月第一版;《巴登夏日》,列昂尼德・茨普金/著,方丽娜/译,南海出版公
司2016年5月第一版。)
彭国梁(作家、诗人)荐
《含笑录》、《曾经风雅》、《像自由一样美丽》
亦史亦文亦故事
流沙河先生曾以散文诗“草木篇”被御批为“大毒草”而举国皆知,二十年
前又“叛诗投文”。有人称流沙河先生是儒生加庄生加五四血脉铸成的一个现代
书生,而他却说自己是一个“职业读书人”。有一位叫豆瓣的看了这本《含笑录》评价道:”沙河老师的书,短,有料,有味。不是抖机灵,而是人生精华加知识在里头。”书中有一篇《不亦乐乎二十四》,其一曰:“雪夜读书,吩咐小儿灶下火来烘笼一个,踏在脚下,觉得温暖透过脚心,上蹿到踝,到胫,到膝,到股,
到腰,到腹,到脐,到胸,到腋,到背,到颈,直到脑海深处,不亦乐乎?”
《曾经风雅》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年推出的“温故书坊”系列其中的一
种。“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本书作者回望从前,用深含敬意的目
光打量着那些在时光的流逝中渐行渐远的卓尔不群的文化名人的背影。从辜鸿铭、
蒋梦麟、顾维均、梅贻琦到无名氏、陈从周、林海音等等,作者共钩沉文坛前辈
名人雅士38人,可谓“名流雅集,涉笔成趣,亦史亦文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