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扩大内需的途径.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扩大内需的途径.doc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10/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扩大内需的途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扩大内需的途径
[摘要]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受到了影响。另外,在过去三十年我国维持经济快速的增长的优势也越来越不明显,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我们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性。扩大内需,即扩大经济体内部的需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政府要切实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并完善各项制度,统筹各产业、区域和城乡的发展,创新思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找到经济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金融危机内需消费
全球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发展态势
全球经济运行态势
,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三个环节。第一个是创造需求环节。欧美等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依靠互联网、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的扩张,,形成了大规模的消费需求,客观地讲,这是增长的源头。第二个是需求与供给配套环节,发达经济体的消费需求,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提供了出口空间,新兴经济体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制造了大量优质产品,并以优惠的价格出口到发达经济体。在这个环节中,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低价供给,一方面,满足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消费需求,并使其能够较长时间依靠输入性低物价维持自身的低通胀;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靠出卖劳动力和资源,积累了相当数额的外汇资金。第三个是资金回流环节。由于新兴经济体金融发展滞后,以及特定的出口依赖型经济结构,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口积累的外汇资金,只能通过资本市场又回流到欧美国家,为其高负债提供融资,并维持了发达经济体低利率、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模式。上述三个环节循环反复,世界经济在发达经济体透支消费和新兴经济体过度出口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快速增长。
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打破了上述循环增长的格局。在全球各国携手干预下,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基本结束。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面临四大挑战:复苏进程缓慢且和以前的模式不同;新的经济引擎的寻找;金融体系的重建。几十年来一直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美国消费者将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缩减开支。研究显示,由于这次经济萧条的影响,美国人的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将增长4% , 这一储蓄率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而在经济危机发生前的一年,美国家庭的储蓄率已接近零。2008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的个人消费占世界总产出的16% , 因此,美国的消费下降会导致全球的经济低迷,怎样才能在美国由于消费减少的情况下,保持全球需求不至于陷入衰退,是一个首要问题。
图1:美国1994年至2009年历年GDP增长率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是短期的和有限的。主要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出口的冲击,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其目前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约在18%至21%之间,但是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得到控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就会降低。其次欧洲主权债务爆发,加剧短期资本流动波动性。欧债危机导致全球避险情绪加重,资金纷纷回流美元。中国面临的不是短期资本由流入变为流出,相反有可能中国会面临更加汹涌的短期资本流入,同时人民币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