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181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doc

上传人:birth201208 2016/11/21 文件大小:1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节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相关性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所谓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这种传播,其对象是对新闻信息有所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作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一个不同在于:新闻传播必须以调查采访作为它的基础。在调查采访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严肃的写作,才谈得上负责任的传播。离开了调查采访,新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闻传播就会成为不实抑或虚假信息的传播。与新闻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人际传播的消息来源,可以是传播者的亲眼所见,也可能只是有所耳闻甚至仅是道听途说。人际传播所传播的信息,有一些具有新闻价值,有一些则不具有新闻价值。而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则必须具备新闻价值。传播者对于事实的新闻价值,是通过调查采访发现的,在进入写作阶段以后又进一步加深了对它的认识。要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消息《7年上诉冤屈未伸张/大令公庄村民问:解决俺村的问题还要花多少钱》。(二)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写作的起步阶段是调查采访。采访的目的,是获取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其中一部分也是新闻写作的实际内容。采访所得素材,相当一部分将不失其原貌、直接进入新闻作品内容层面。在文学创作起步阶段,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获取创作素材。创作者所接触的人物,有可能被写进文学作品,但仅是创作的原型;创作者所遇到或听说的事,也可能被写进文学作品,但仅是文学作品情节的一部分,或只是进一步艺术加工的基础。创作者在一次所获关键性素材外,还会调动以往积累,融合在一起。(三)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特点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据此进行采访,写成报道在媒体上刊播。报道之事发生时,记者往往不在场,为真实报道,须在第一时间赶至第一现场,且很快进入角色。就事件展开采访,尽可能获取第一手材料。这一特点是从事其他工作的人所不具备的。新闻采访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的相同之处:一是都体现了深入实际,通过询问、倾听或文献检索等手段逼近对象实际的努力;二是都以有效的调查方法为占有与特定对象有关材料的基本手段;三是都要在占有材料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达到对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新闻采访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的调查研究的差异:首先,前者的目的是进行新闻传播,满足人们的知***望或供领导层了解情况作决策参考;而后者的目的是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或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更好地指导工作。其次,前者所关注的是可作为新闻报道的事实,故必须致力于发现、了解和收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后者所关注的是具有认识价值的现象、问题、经验、教训。最后,前者所形成的成果为新闻作品,用于通过新闻传媒刊播;后者可能形成正式的成果,但目的并不是为了公开发表,而是为了掌握情况或供内部使用(当然也可以用于发表,倘若通过新闻传媒刊播则需按新闻作品的要求作较大的修改)。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过程,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没有新闻选择就没有新闻写作。没有新闻写作就没有新闻传播。新闻写作形成的文本为新闻传播提供依凭。新闻传媒不可能只是传播记者的采访笔记或原始材料,即使是广播电视媒体,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文本进行新闻传播。新闻写作,要对通过采访而得的原始素材进行必要加工整理,使之从无序变成有序,对重点加以突出,并将报道内容用文本形式体现出来,经编排后由报纸媒体刊发,或经加工制作以后供广播、电视媒体播出,使受众在有限时间内获取较多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在此过程中,新闻写作是无可取代的。三、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写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都须从接触和了解报道对象开始。它们有着相同的起点:正确地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吻合。新闻采访目的在于掌握与客观对象有关的各种素材特别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获得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新闻写作的目的在于依据采访所得的素材,发掘其新闻价值,寻找独特切入角度,在客观叙述新闻事实过程中,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从认识论角度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二):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真实和有深度的报道,都是深入细致地进行新闻采访的结果;虚假失实、浅尝辄止的报道,都与采访不深入有关。假新闻屡禁不绝,原因多种多样,一个原因是有关人员作风浮躁,采访马虎草率,甚至没到过现场,没对有关人进行过采访,而只是根据道听途说报道,或在报道中加入了凭空想象的内容。:新闻写作在反映对象方面,存在着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