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doc

格式:doc   大小:1,253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qnrdwb 2022/3/14 文件大小:1.2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高中新课标数学根底知识汇整合
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
3.(1)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真子集数为2n-(x∈R)y=f(x)图像关于直线
6
x=对称;特别地:f(a+x)=f(a-x) (x∈R)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⑤函数y=f(x-a)和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精品文档请下载)
12.函数零点的求法:⑴直接法(求的根);⑵图象法;⑶二分法。
13.导数 ⑴导数定义: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
⑵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⑶导数的四那么运算法那么:⑷(理科)复合函数的导数:(精品文档请下载)
⑸导数的应用:①利用导数求切线:注意:ⅰ所给点是切点吗?ⅱ所求的是“在”还是“过”该点的切线?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ⅰ ,是增函数;ⅱ 为减函数;ⅲ 为常数;(注意定义域) ③利用导数求极值:ⅰ求导数;ⅱ求方程的根;ⅲ列表得极值。(注意定义域)④利用导数最大值和最小值:ⅰ求的极值;ⅱ求区间端点值(假设有);ⅲ得最值.(注意定义域)(精品文档请下载)
14.(理科)定积分
7
⑴定积分的定义:
⑵定积分的性质:① (常数);②;③ (其中.⑶微积分根本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⑷定积分的应用:①求曲边梯形的面积:; (精品文档请下载)
②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③求变力做功:。④求用几何图形法.
第三部分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
1.⑴角度制和弧度制的互化:弧度,弧度,弧度⑵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2.三角函数定义:角中边上任意一点为,设那么:
3.三角函数符号规律:一全正,二正弦,三两切,四余弦;
4.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5.⑴对称轴:;对称中心:;
⑵对称轴:;对称中心:;
6.同角三角函数的根本关系:;。
7.两角和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①
②③ 。
8.二倍角公式:①;
8
②;③.
9.正、余弦定理⑴正弦定理(是外接圆直径)
注:①;②;③。
⑵余弦定理:等三个;注:等三个。
:⑴三角形面积公式:;
⑵内切圆半径r=;外接圆直径2R=
11.时三角形解的个数的断定:
A
b
a
C
h
其中h=bsinA,⑴A为锐角时:①a<h时,无解;
②a=h时,一解(直角);③h<a<b时,两解(一锐角,一钝角);④ab时,一解(一锐角)。
⑵A为直角或钝角时:①ab时,无解;②a>b时,一解(锐角)。
第四部分 立体几何(精品文档请下载)
1.三视图和直观图:注:原图形和直观图面积之比为。
2.表(侧)面积和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外表积:S=S侧+2S底;②侧面积:S侧=;③体积:V=S底h
⑵锥体:①外表积:S=S侧+S底;②侧面积:S侧=;③体积:V=S底h:
9
⑶台体:①外表积:S=S侧+S上底+S下底;②侧面积:S侧=;③体积:V=(S+)h;⑷球体:①外表积:S=;②体积:V= .(精品文档请下载)
3.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
⑴直线和直线平行:①公理4;②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⑵直线和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的断定定理;②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⑶平面和平面平行:①面面平行的断定定理及推论;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⑷直线和平面垂直:①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断定定理;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⑸平面和平面垂直:①定义---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直角;②面面垂直的断定定理。
注:理科还可用向量法。
4。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①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②补形法:补成正方体、平行六面体、长方体等,发现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关系。注:理科还可用向量法,转化为两直线方向向量的夹角:.(精品文档请下载)
10
⑵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①直接法(利用线面角定义);②先求斜线上的点到平面间隔 h,和斜线段长度作比,:理科还可用向量法,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法向量的夹角:(精品文档请下载)
⑶二面角的求法:①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作出平面角,再求解;②三垂线法:由一个半面内一点作(或找)到另一个半平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求解;③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其中为平面角的大小; 注:对于没有给出棱的二面角,应先作出棱,然后再选用上述方法;理科还可用向量法,转化为两个平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