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急性心力衰竭指南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1页
中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0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2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1页
急性心衰的定义
急性心衰是指突发的心衰症状和/          有肺淤血     III 级     ≤ 18             ≤          无肺淤血,有组织灌注不良     IV 级        ≥18             ≤           有肺淤血,有组织灌注不良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1页
表3    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程度分级
分级         皮肤        肺部罗音
I 级        干、暖        无     II 级       湿、暖       有     III 级      干、冷       无/有     IV 级       湿、冷       有
以上三种分级法均以Ⅰ级病情最轻,逐渐加重,Ⅳ级为最重。以Forrester 法和临床程度分级为例,由Ⅰ级至Ⅳ%、%、%%。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1页
五、急性左心衰的监测方法
(一)无创性监测(Ⅰ类、B 级)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
 1、适应证: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病情严重且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如伴肺水肿(或)心原性休克患者。
 2、方法:
(1)床边漂浮导管(Ⅰ类、B 级)
(2)外周动脉插管(Ⅱa 类,B 级):可持续监测动脉血压,还可抽取动脉血样标本检查;
(3)肺动脉插管(Ⅱa 类,B 级):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1页
六、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步骤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1页
七、急性左心衰竭的鉴别诊断
急性左心衰竭应与可引起明显呼吸困难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急性大块肺栓塞、肺炎、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尤其伴感染等相鉴别,
还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非心原性肺水肿(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非心原性休克等疾病相鉴别。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1页
八、急性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如心肌梗死时出现V1、V2 导联ST 段压低,应考虑右心室梗死,当然也有可能为后壁梗死。
下壁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伴血流动力学障碍应观察心电图V4R 导联,并作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后者发现右心室扩大伴活动减弱可以确诊右心室梗死。
右心室梗死伴急性右心衰竭典型者可出现低血压、颈静脉显著充盈和肺部呼吸音清晰的三联症。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1页
急性心衰诊断和评估要点
◆应根据基础心血管疾病、诱因、临床表现(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各种检查(心电图、胸部X 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和BNP/NT-proBNP)作出急性心衰的诊断,并做临床评估包括病情的分级、严重程度和预后。
◆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急性左心衰竭所致的呼吸困难,系由肺淤血所致,严重患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心原性休克。
◆BNP/NT-proBNP作为心衰的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左心衰竭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肯定的价值,对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急性左心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有不同的方法。Killip 法适用于基础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Forrester 法多用于心脏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及有血流动力学监测条件的场合;临床程度分级则可于一般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急性右心衰竭常见病因为右心室梗死和急性大块肺栓塞。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如突发的呼吸困难、低血压、颈静脉怒张等,结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1页
急性心衰的治疗
一、治疗目标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1页
(一)疑似急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二、急性左心衰的处理流程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1页
(二)急性心力衰竭处理流程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1页
三、急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一)镇静剂
主要应用吗啡(Ⅱa类,C级)
(二)支气管解痉剂(Ⅱa类,C 级)
- 此类药物不宜用于冠心病
如急性心肌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所致的急性心衰患者
(Ⅱb 类,C级)不可用于伴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的患者。
(三)利尿剂(Ⅰ类,B 级)
(四)血管扩张药物 
1)硝酸酯类药物(Ⅰ类、B 剂)
2)硝普钠(Ⅰ类、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