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安全玻璃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docx

格式:docx   大小:102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全玻璃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docx

上传人:cjl201801 2022/3/15 文件大小:1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全玻璃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附件:
编号:CNC-04C-028:2009
安全玻璃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安全玻璃产品
2009—12—15发布2010—1—1实施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
——1
.适用范围3
.认证模式3
.认证实玻璃均为钢化玻璃。
b)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分为普通钢化玻璃(含钢化镀膜玻璃)、装饰类钢化玻璃(含压花、釉面、刻花、
磨砂、喷砂钢化玻璃等)、其它类钢化玻璃(含光伏超白压花玻璃)等,对普通钢化玻璃、装
饰类钢化玻璃、其它类钢化玻璃分别根据玻璃制品的公称厚度范围(即6mmsd、6mm:d<
12mm12mm<d划分单元。对同一单元内的产品按最大展开面积、最大拱高和相邻边最小夹
角批准认证范围,每一单元的产品应按照附件2中表8填报。
c)(安全)中空玻璃
(安全)中空玻璃按构成中空玻璃的密封方式和材料划分单元,每一单元的产品应按照
附件2中表9填报。
注:构成安全中空玻璃的单片玻璃必须满足相应的
CCCA证要求
与安全性能相关的铁道车辆用玻璃
a)前窗用夹层玻璃
根据适用车型划分为高速车和普速车用前窗夹层玻璃两类。对每类产品再按玻璃制品的
公称厚度、中间层种类及加温元件划分单元,即相同的公称厚度、中间层种类及加温元件的
夹层玻璃为一个单元,对同一单元内的产品按适用车辆型号的展开面积、最小曲率半径、最
大拱高等关键参数逐一表述。每一单元的产品应按照附件2中表10填报。
b)前窗以外用夹层玻璃
根据玻璃制品的公称厚度、中间层种类划分单元,即相同的公称厚度、中间层种类的夹
层玻璃为同一单元,对同一单元内的产品按最大展开面积、最小曲率半径、最大拱高批准认
证范围,每一单元的产品应按照附件2中表11填报。
c)前窗以外用钢化玻璃
根据玻璃制品的公称厚度划分单元,即相同公称厚度的钢化玻璃为一个单元,对同一单
元内的产品按最大展开面积、最大拱高和最小相邻边夹角批准认证范围,每一单元的产品应
按照附件2中表12填报。
d)前窗以外用安全中空玻璃
安全中空玻璃的单元根据玻璃制品的密封方式划分单元,即相同密封方式的安全中空玻
璃为一个单元,对同一单元内的产品按构成中空玻璃的单片玻璃的获证参数批准认证范围,
每一单元的产品应按照附件2中表13填报。
注:构成中空玻璃的单片玻璃必须满足相应的CCCA证要求
申请文件
认证委托人应提交正式申请并随附必要的申请资料,包括:
委托人、制造商和生产厂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或其它证明其法律地位的文件;
2)当委托人、制造商和生产厂不一致时,应提交符合要求的委托加工协议副本;
3)生产厂概况;
4)生产厂的质量管理文件;
5)生产/检验所需的主要生产设备、仪器清单及检测设备计量检定或测试证书;
6)拟申请认证的产品描述;
7)关键原材料及供应商清单;
8)认证机构要求的其它资料。
产品检验
认证委托人应按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提供样品进行检测,委托人应保证其提供的样品
与实际生产的产品一致,认证机构应对样品的真实性进行检查。试验后,检验机构应以适当
方式处置已经确认合格的样品和/或相关资料。
检测组批规则及检测项目
a)汽车用安全玻璃检测组批规则及检测项目参照GB9656《汽车安全玻璃》制定。各种
与安全性能相关的汽车玻璃检测所需样品数量及检测项目见附件3;
b)《建筑用安全玻璃第
2部分:钢化玻璃》、《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GB/T11944《中空玻璃》制定。各种与安全性能相关的建筑用玻璃检测所需样品数量及检测项目见附件4;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4部分:均质钢化玻
璃》要求时,应向客户提供相关的钢化玻璃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及经国家认可的机构颁发的
钢化玻璃均质过程检查报告。
c)《机车船舶用电加温玻
璃第2部分:机车电加温玻璃》、GB18045《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制定。各种与安全性能相关的铁道车辆用玻璃检测所需样品数量及检测项目见附件5。
本规则引用的标准均以现行的标准为准。
初始工厂检查
工厂检查时间
一般情况下,申报资料符合要求后进行工厂检查。
工厂检查时间根据所申请认证产品的单元数量确定,并适当考虑工厂的生产规模,一般
每个加工场所为4至6个人日,仅申请建筑(安全)中空玻璃认证的企业可按2-6个人日实
施。
工厂检查内容
工厂检查包括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和产品一致性检查。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检查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见附件1)为本规则覆盖产品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