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马云,阿里的“精神包袱”.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云,阿里的“精神包袱”.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6/11/22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云,阿里的“精神包袱”.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马云,阿里的“精神包袱”马云退休以来,负面新闻不断缠身,频繁接受媒体采访以致弄出“南华早报事件”,拜访“气功大师”王林又激起舆论沸沸扬扬。身处负面新闻漩涡的马云正成为阿里巴巴(下简称“阿里”)的“精神包袱”,在阿里针对《南华早报》的声明中就已显露出无奈,“对某些话题无意触及亦无应对经验,无妄陷入此场风波,阿里巴巴深感无力”。马云与深受媒体质疑的江湖骗子王林的亲密接触,又让阿里平添诸多烦恼。曾经的阿里神话马云曾经是阿里的神话,没有马云,就没有阿里今天的辉煌。马云仅用十几年的时间,依靠他的创业团队“十八罗汉”,几经波折,构建起有着24000名员工的企业大厦,估值近1000亿美元,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超级巨头之一,与百度、腾讯成三国鼎立之势。马云功不可没。马云虽说是阿里的头号功臣,但他现在给阿里惹了太多的麻烦。他传奇般的创业经历,可能成为他到处游说的资本,他深受武林文化熏陶的个性特质,又可能将其引向颠狂。马云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又有丰富的创业经验,他的演讲口才即使与职业演说家相比,也毫不逊色,虽其貌不扬,但肢体语言却是颇有魅力。我们无意劝导退休后的马云到大学里去重操旧业,也无意请他开办创业培训基地。但是,我们要奉劝马云要知天高地厚,要知行事底线,管住自己2的嘴巴,管住自己的两条腿。而在阿里方面,应当正确对待马云这位“开国元勋”,对其“精神遗产”要有所扬弃,对其“剩余价值”要合理利用,既然他已经退休了,就要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完全抛弃,另砌炉灶,又不一味依赖,因循守旧。甩掉“包袱”迈入新时代马云退休,对阿里来说,就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昭示着另一个时代的来临。在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背景之下,阿里要开辟新宇,拓展空间,就得在马云铺垫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在将来适当的时机,还要构建起新的价值体系。其中关键之处,是要甩掉马云这个精神包袱,马云不再是阿里,阿里也不再是马云。在过去十几年中,马云的个人形象和阿里的品牌形象往往混杂在一块,相互渗透,纠缠不清。人们会因为马云的创业功勋而原谅他的缺点乃至错误决策,而阿里的品牌扩张有时候只是马云个人魅力的外延。倘若阿里品牌一直捆绑在马云的个人形象上,就会因马云信口开河而遭受侵蚀,就会因马云居功自傲而遭受贬损。马云不是神马云是人不是神,即便是他在创业登峰造极之时,也有“马失前蹄”3的时候。平心而论,马云创立的网购平台颠覆了当代消费模式,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生活****惯,赢在中国给了马云一个树立教父形象的历史机遇,鲜花和掌声掩盖了其发展过程中的很多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马云的形象越发生动起来,马云的心路也越发浮躁起来。人们越来越发现,马云已成阿里升级换代的精神负担,抑制其积极向上的空间,两者分道扬镳只是时间问题。马云不再代表阿里,阿里也无需再借助马云造势。阿里的商业模式并不是马云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体现,而是阿里创业团队的集体智慧,阿里大厦也不是马云一个人支撑着,离开两万多员工的辛苦工作,阿里的架构再科学再精巧,也是一个空架子。况且马云的信用危机已产生不良后果。频繁地调整淘宝规则,使得小卖家创业成本日渐上升,有的甚至濒临破产,阿里为此而信用减分。支付宝剥离事件又给马云的声誉带来阴影,也稀释了阿里的诚信口水。如今,马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