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广东省中医院 消化内科
黄穗平 教授
概述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
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增可见Cullen征和Grey-Turner征
性质
持续性钝痛、刀割痛、钻痛或绞痛,阵发性加剧
缓解方式
进食仰卧加重,弯腰抱膝位减轻
腹痛典型缓解体位
进食仰卧加重,弯腰抱膝位减轻
腹痛产生的机制
胰腺急性水肿,炎症刺激和牵拉其被膜上的神经末梢;
胰腺的炎性渗出液和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及腹膜后组织;
胰腺炎症累及肠道,引起肠胀气、肠麻痹;
胰管阻塞或伴胆囊炎、胆石症,引起疼痛.
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
常见症状,频繁、剧烈,多伴胆汁,吐后腹痛不缓解
与腹痛、肠胀气有关
发热
水肿型以中度发热为 ,3-5天热退
坏死型多呈高热,伴发腹膜炎、脓肿时持续不退
黄疸
多数为阻塞性,1-2天后出现,少数后期可为肝细胞性
与胰头水肿、短暂性压迫胆总管有关
休克
出血坏死型重要特征
主要见于ANP,有效血容量不足,血管活性物质释放
腹部压痛及腹肌紧张
皮肤瘀斑部分病人脐周皮肤出现兰紫色瘀斑(Cullen征)或两侧腰出现棕黄色瘀斑(Grey Turner征),此类瘀斑在日光下方能见到,故易被忽视。其发生乃胰酶穿过腹膜、肌层进入皮下引起脂肪坏死所致,是一晚期表现
肠鸣音消失,呈现“安静腹” 因腹膜后出血刺激内脏神经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体征
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
胰腺脓肿
胰腺假性脓肿
全身并发症
感染
消化道出血
多器官功能衰竭
局部并发症
胰腺脓肿
见于重症AP后期,多在起病后2-3周出现
此时高热不退、持续腹痛、上腹包块、持续高淀粉酶血症
胰腺假性脓肿
见于重症AP后期,多在起病后3-4周出现
多为纤维组织或肉芽囊壁包裹的胰液积聚
全身并发症
感染
可引起败血症,坏死组织感染扩散
早期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后期常为混合菌,严重可合并真菌感染
消化道出血
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早期应激 后期DIC
多器官功能衰竭
出血坏死型多见
ARDS、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胰性脑病、应激性溃疡、DIC、胸腹腔积液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白细胞计数
血、尿淀粉酶测定
血脂肪酶
血清正铁血白蛋白
血生化测定
白细胞介入素-6
B超与CT检查
血尿淀粉酶测定
血淀粉酶起病6-12h开始升高,48h开始下降,3-5天后恢复正常,超过500U/L即可诊断
尿淀粉酶起病12-24h开始上升,1-2w后恢复正常,超过1000U/L具有临床意义
淀粉酶的高低与病情轻重不成正比
其他急腹症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胆囊炎、肠梗阻等都可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2倍
血脂肪酶
持续7-10天,与淀粉酶升高水平相平行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血清正铁血白蛋白
重症AP起病72h常为阳性
有助于判断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和预后
血生化测定
低血钙,
部分可有血糖升高
白细胞介素-6
可作为估计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B超及CT检查
胰腺普遍增大、光点增多、轮廓不清
还可发现胰腺脓肿和囊肿
急性胰腺炎CT分级
A级:正常胰腺。20%~25%水肿型或间质型胰腺炎胰腺CT可以正常。
B级:胰腺内改变。局限性或弥漫性胰腺增大,胰腺实质轻度异质性, 胰腺内少良液体积聚,小块(<3 cm)胰实质坏死和胰管破裂。
C级:胰腺内和胰腺外炎症改变。 B级所述胰腺内异常改变+胰周软组织轻度炎症改变。
D级:胰腺外炎症改变。胰周炎症改变更明显,单处液体积聚。
E级:多发性或广泛的胰腺外液体积聚或脓肿。表现为明显的胰腺内(液体积聚、坏死)和胰腺周围(液体积聚、坏死)炎症改变, 或明显的胰腺脓肿形成。
肝右
叶
下腔
静脉
胰腺
脾
胃
腹主
动脉
正常胰腺CT
胰腺坏死
假性囊肿
诊断
水肿型
诱因:暴食和饮酒
临床表现:剧烈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
血清或尿淀粉酶显著增高
出血坏死型
腹膜炎
皮肤紫癜
DIC
急性肾衰竭
休克
低血钙
血糖升高
血淀粉酶持续增高
急性胰腺炎诊断流程
严重度评估
即刻评估
临床评估:主要观察呼吸、心血管和肾脏功能状态
体重指数:>30 kg/m2有一定危险性,>40 kg/m2危险性更高
胸部:有无胸腔积液
增强CT:是否有30%胰腺组织出现血液灌注不良
APACHEⅡ评分:是否≥8
是否存在器官衰竭
24小时评估
①临床评估
②Glasgow评分
③CRP>150 ml/L
④有否器官衰竭
48小时评估
临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