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综合做个自信的老师,培养自信的学生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丁冒险,敢丁探索,善丁竞争,富丁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老师布置的一些任务常以我不会,我不行来推脱。遇到同学矛盾也往往不能自己解决,而选择依赖他人或埋在心里。
(二)自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1、自身能力确实不足
由于先天遗传、后天发展、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不同等原因,学生的外貌、性格、智力、情商都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而一些先天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在能力强的学生面前就会产生不如别人的想法,如记忆力不如别人,记不住老师布置的背诵,交际能力不行,交不到朋友等等,而这些学生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对很多事情望而生畏,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2、先天身体缺陷
有些孩子先天身体发育不良,身体有畸形,或者个子矮小,和同龄人相比总是显得格格不入,容易被同学嘲笑,作弄。也比较容易引起心理上自卑感。
3、从小缺少成功体验
有些学生从小做事成功的经验不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遭受挫折。一次次的失败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我不如人的心理定势,生活和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渐渐消退,严重的甚至丧失对生活的信念与求知的欲望。
4、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不好
学生在校成绩的好坏极大的影响着中学生的自信心。往往家庭、老师和同学都会对成绩好的学生加以肯定和表扬,平时也是非常喜欢接近这样的学生。而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得到往往是批评和教育,是周围人的冷眼,长期以往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5、对自己要求过高
有的学生过于完美,或者不根据自身情况,盲目制定目标。过高的期望值,反而使学生望而生畏,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一旦期望落空,成就低于期望,就会使学生灰心丧气,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走向自卑。
三、让孩子树立自信的标杆
(一)孩子觉得我能行
在学生产生心里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存在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在每位学生身上,教师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的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孩子学会自尊自爱
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造一个融合、和谐、协调的课堂气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三)原来我可以很优秀
作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的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