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外环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XX新区西外环高速公路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XX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2011年04月
1
目 录
1、适用范围……………………………………………………………………………6-8车道。全线设特大桥、大桥9座,互通及分离式立交桥11座,涵洞19道。该高速路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XX
间交通和区内交通“三大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于加快构筑对外交通、双城
体系”,落实全市“双城双港”城市空间战略,优化新区路网布局,构建南北快速通道,实现客货分离,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路线位于XX市东部XX新区行政范围西侧,为XX新区的快速交通干道。该工程场地内微地貌主要以人工开挖的鱼塘、耕地、水库、灌溉水渠、公
4
路、沟垄为主,地表主要为人工填土及耕植土;工程沿线地处永定新河下游,场地范围内河流渠道纵横,坑塘洼淀广布;根据沿线钻孔揭示的地层情况,路基浅层(第?海相层及以上土层)软土的分布在起点(K0+000)至海景大道附近(K34+629),,,力学性质差,对路基的承载力及稳定性影响较大。且该道路预计将来车流量大、重载车多,工程技术难度大。为了保证施工期路基的安全,及时了解路基沉降情况及指导施工,迅速建立该道路的变形监测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4、沉降变形观测的目的
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中的变形动态,道路的变形监测工作是评价道路路基处理方式适宜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该工程项目所处的区域位置和地质情况,需要客观、科学地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路基填筑材料、填筑高度与路基沉降的关系,路基的沉降规律,为减少或消除路基沉降引起的质量病害和指导路基、路面施工提供依据,保证道路的正常施工与运营。
施工期沉降观测
施工过程中观测是实现动态路基设计的基础,其目的主要有:(1)根据观测数据控制、调整填土速率;(2)根据实测沉降曲线预测地基固结情况,根据推定的残余下沉量确定填方预留沉降量和断面余量,同时确定构造物和路面结构的施工期;(3)实测路堤沉降为施工计量提供依据;(4)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5)通过实测沉降量,验证设计合理性,进行设计的再优化,控制和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
运营期沉降观测
在运营期,定期对道路进行沉降变形监测可以为道路的养护管理提供监测数据及分析报告,总结该地区道路路基的沉降规律,便于养管部门了解道路的运行状态,为养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进一步为后期的该地区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5、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变形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应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条件、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来设置沉降变形
5
观测断面。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观测点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200m;对地势平坦、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300m。
(2)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50m,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变形观测内容与断面类型
本次监控主要内容为:一般路段及高填土路堤的地表沉降观测、地表水平位移监测、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监测。施工期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地表通过位移观测边桩、土体内部水平位移通过测斜管来观测,运营期沉降观测采用沉降钉。
路堤均采用堆载预压,采用的监测断面如下图所示:
6
图2 沉降监测剖面元件布置示意图
图3 沉降监测元件平面布置示意图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观测元件
:由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不小于50×50×3cm,采用3cm钢板制做;金属测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