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语文古诗词欣赏有效教学方法探微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欣赏;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   
 
   
初中语文古诗词欣赏有效教学方法探微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欣赏;有效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可以说,达到具有较高文学素养是学生语文学习旅程的最终目的地。而欣赏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至关重要。新课标强调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性,突出了文学作品教学的力度。七——九年级的语文课本收进了大量的古诗词作品,难道这么优美典雅的作品就只让学生读读、背背吗?
笔者认为,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能掌握欣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进行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从陌生——了解——喜爱,从而步入诗歌这个神圣的文学殿堂,加大文学积累,提高文学素养。
笔者不揣浅陋,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作品灿若星辰,因各种原因,我们的学生接触甚少。为了引导学生走近古诗词,七年级时,笔者就组织开展“古诗词摘抄”活动。起初由学生自由摘抄在课外接触到的诗词,每月交流一次,教师挑选其中的优秀作品在班上张贴,并对优秀摘抄者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激发积极性。接着要求全班同学每周背诵至少一首诗词(在张贴出来的优秀作品中挑选)。再接下来进行分类摘抄。例如,要求学生按季节,分别摘抄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诗词;按作品描写的景物,分别摘抄描写风、雨、雪、月、花等景物的诗词;按诗词的内容,分别摘抄描写送别、思乡、爱国情怀、爱情、亲情等的诗词。一年下来,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诗词,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古人云:“厚积薄发。”个别学生还能灵活运用所积累的诗词。在本学期的期末复习课上,有一道语言运用题,题目是:当你在困难中得到了父母的尽力帮助,你会怎样对父母说出你的感激之情呢?同学们正在议论的时候,班上的“小才子”梁铸安同学冲口而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父母爱我情。”这化用了李白《赠汪伦》的诗句,既精练典雅,又切题切情,答得相当不错。
第二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笔者借用了读大学时古典文学教师的做法:利用课前五分钟,每次由一位同学上台介绍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要讲出诗词的大意,或借助想象和联想,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使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然后说出喜欢的理由。同学们对古典诗词已有了一些兴趣,而且手头上有很多材料,所以都跃跃欲试。当时,摆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