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
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自1986年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济南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开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名城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布,因此应建立全域保护的框架。市域层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形成“一核、五廊、十片〞的整体格局。其中:
一核,是以历史城区及其周边为核心的中心城区。
五廊,是市域范围内与济南核心价值密切相关的五条文化遗产廊道。具体包括:胶济铁路文化遗产廊道、小清河文化遗产廊道、玉符河文化遗产廊道、绣江河文化遗产廊道、黄河文化遗产廊道。
十片,是市域内与济南核心价值密切相关的十个遗产聚集区。具体包括:洪范池文化遗产聚集区、榆山街道文化遗产聚集区、方峪文化遗产聚集区、灵岩寺文化遗产聚集区、摩崖造像文化遗产聚集区、华山文化遗产聚集区、云台寺文化遗产聚集区、三涧溪文化遗产聚集区、相公庄镇文化遗产聚集区、朱家峪文化遗产聚集区。
8
〔1〕以价值为导向,以5条文化廊道及10片文化遗产聚集区为主线,强化市域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展示利用;
〔2〕强化对市域内与泉水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存的系统保护;
〔3〕对市域传统村镇开展全面的调查与建档,加强对其的保护与展示利用;
〔4〕妥善协调保护与开展关系,城乡建设及大型根底设施选址应防止对保护要素及其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1〕重点保护中心城区、风景名胜区及济南泉域重点强渗漏带内的山体,严禁开山采石、取土等破坏山体生态、景观的行为。
〔2〕注重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
10
城市规划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铁路及重要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山体禁止开展破坏生态资源以及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的产业。
〔1〕通过市域内整体生态环境改善、控制对地下水资源攫取、截污管工程实施等措施来保证水系统的完整。
〔2〕严格控制对自然河道的“裁弯取直〞,加强对河道自然岸线、自然河床的保护;严格控制占压河道建设行为,逐步清理违规建设行为;新建水利工程不应对河道景观以及具有历史价值的堤岸等造成不利影响。
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相关规划及文件的要求,对大明湖风景名胜区、千佛山风景名胜区、龙洞风景名胜区内重要遗产资源进行保护。
〔1〕全面保护和展示规划明确的5条文化遗产廊道。
11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对各遗产廊道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
〔2〕近期抢救性保护遗产廊道中残损较为严重的文物资源,中期对沿线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合理展示,远期实现文化遗产廊道的整体展示。
〔1〕全面保护济南市域10个文化遗产聚集区。
〔2〕加强各文化遗产聚集区内文化资源的保护,结合各区县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加强聚集区内文化与生态资源的普查与梳理,细化保护要求。加强聚集区内各文化主题的展示。
〔1〕济南现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处,分别为章丘市相公庄镇和平阴县东阿镇。济南现有各级历史文化名村4处,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为章丘市官庄乡朱家峪村;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3处,分别为章丘市刁镇旧军庄村、章丘市双山街道办事处三涧溪村、章丘市相公庄镇梭庄村。
11
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应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相关要求进行保护。
〔2〕济南现有各级传统村落10处,其中中阴县洪范池镇东峪南崖村;山东省省级传统村落8处,分别为章丘市文祖镇三德范村、章丘市普集镇博平村、章丘市相公庄镇梭庄村、平阴县榆山街道办事处东蛮子村、长清区孝里镇方峪村、章丘市普集镇杨官村、章丘市官庄镇东矾硫村、长清区归德镇双乳村。
这些中国传统村落、省级传统村落,应严格按照?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进行保护。对同时为历史文化名村的村落应按照名村的保护规划进行保护。
〔3〕加快推进传统村落的申报与保护工作,建议传统村落申报、公布前严格按照?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进行保护
13
,并建立传统村落档案。
〔4〕原那么上禁止对已公布的传统村落及建议传统村落进行迁并。控制村镇建设的无序蔓延,宜在老村或老镇区之外另辟新村或新镇区,新村或新镇区的建设在建筑风貌、高度、色彩等方面与历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