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关于货币层次划分的几个问题_李念斋.pdf

格式:pdf   大小:13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货币层次划分的几个问题_李念斋.pdf

上传人:1243595614 2016/11/26 文件大小:1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货币层次划分的几个问题_李念斋.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金融研究1997年第3期关于货币层次划分的几个问题李念斋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不仅是货币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是有关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对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货币的定义所谓货币供应量,就是一定时点上社会货币的存量。因此,对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首先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货币?即要对货币从本质上或内涵上加以界定。大家知道,马克思是从商品交换的发展来定义货币的,他认为货币从本质上讲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他认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可见,马克思是强调货币的交换媒介职能的,同时马克思还认为,作为货币,它还发挥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职能。西方的经济学家对货币的本质的看法有两派观点:传统的或古典的经济学家主要强调货币的本质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他们认为,一件物品,如果在商品(包括劳务)交换中被普遍接受而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那么不管其法律地位如何,它就是货币。这种交易媒介的货币本质观也为现代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但是另一派经济学家(主要是本世纪60年代之后的经济学家)却认为货币的本质主要不是商品交易的媒介,而是价值储藏和价值增殖的手段。用弗里德曼的话来讲,货币不过是“购买力的暂栖所”。对于以上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赞成交易媒介的货币本质观,反对价值储藏的货币本质观。但是,从客观上讲,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本质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和经济发展的变化要求。在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商品经济并不发达,货币主要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并不重要,但到了20世纪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增加,这时人们保存货币,除了作为交易媒介购买商品外,还把货币作为保存价值和价值增殖的手段,即把货币作为资产看待进行资产选择,因此,这时学者们就强调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但他们却走到了极端,把非本质的当作本质的来看待,这就错了。因为货币与非货币的本质区别就是是否充当交易的媒介,如果说价值贮藏是货币的本质,那就把非货币的其它物品也当作货币看待了,因为有些非货币的物品也能充当价值储藏的手段。笔者不赞成价值储藏的货币本质观,但并不否定货币有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而有些学者却否定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例如认为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不是货币,而是准货币,这里涉及这样几个问题:其一,货币有没有储藏手段的职能?货币应该有储藏手段职能,因为作为货币,它不总是时时刻刻在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总有一个间隔的时间,如有的货币今天充当交易的10媒介,有的货币明天充当交易媒介,有的货币半年后充当交易的媒介,有的货币一年后或更长的时间后才充当交易的媒介。如果说间隔时间在一年之内仍是充当交易媒介职能,那么一年之后还不流通的货币就该算执行储藏手段职能。其二,货币作为价值储藏的形态如何?货币作为储藏手段既可以以其原态储藏,例如储藏现金本身,也可以以变化了的形态如银行存款来储藏。人们对放在箱子底下储藏的现金不会说它不是货币,但对银行存款这种储藏却不承认它是货币,而说成是准货币,这就涉及到如下的一个问题:其三,货币与准货币到底有何本质的区别?货币与准货币只是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大小划分货币层次的时候才有这种区别的,这是人为划分的结果,并且,货币与准货币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和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