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关于货币层次划分及其作用的思考_王素珍.pdf

格式:pdf   大小:43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货币层次划分及其作用的思考_王素珍.pdf

上传人:1243595614 2016/11/26 文件大小:4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货币层次划分及其作用的思考_王素珍.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货币层次划介及其作用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王素珍编者按《金融参考》96年456期连续刊登了王素珍同志的《货币童与经济变童问题关系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她写了下文对当今国内外普遮采用的货币层次划分的方法提出了质提这样的划分法国外有几位大学者早在80年代初期就说过那是主观任意的"(foutitou)人为造作的(artiifial)没有多少科学根据故希望王文能引起讨论以便恰当地解决这个货币基础理论中的大问题随着经济金融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货币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无论是从货币理论研究来看或是从货币政策的操作实务来说对货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层次划分并分层次研究都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但像目前这样的划分法是否合适却还值得思考一货币层次的划分所谓货币层次是指在不同层次中的货币具有不同的流动性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具有可以随时变为现实购买力而对其持有人不产生任何价值损失的性质例如现金具有完全流动性活期存款比定期存款理更富于流动性定期存款比普通股票更富于流动性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具有五种职能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两种职能是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由此可见流通中的纸币和铸币即现金是当然的货币支票存款和信用卡存款可以直接用来支付购物款项因此亦属于货币之列股票债券定期存款等必须经过一定的变现手续后才可以用来交换其他商品和劳务因此这些金融资产很久以前就被称作准货币或近似货币却没有被直接看作货币只是二次大战后由于有些大学者(如费里得曼)强调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即储蓄手段功能才把它们也看作货币称作广义货币八十年代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提议各国将货币供应量分为两个层次即狭义货币(M)和广义货币(M)并要求各国按照不同层次提供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资料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划分到M一些金融工具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又曾在M之外增添其他流动性较弱的金融资产将货币层次增至M甚至M从而更扩大了货币的外延但是这种划分货币层次的方法有其严重的不足之处我们且不说某些国家在M之外再增加非货币性的金融资产更模糊了货币与非货币的界线就是目前世界上普遍流行的MM两层次划分法亦严重违背了货币的本来含义根据货币的定义凡是能够固定地充当商品交易媒介的工具都是货币但是日前人们(包括官方与私人学者)普遍认为狭义货币量(M)就金融研究1996年第9期是在流通中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总量是一种现实的购买力因而理所当然地认为狭义货币量与经济变量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中央银行在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力度和方向时有理由以M的波动状况作为理论和实证依据但实际上M并非完全是流通中的货币如未用于转帐支付的活期存款;而没有包含在M之内的准货币也并非都不是货币如信用卡余额及透支余额划分货币层次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便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及操作但如果是为了统计的方便而轻易地更改货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至少在理论上是不严肃的再者如果能够严格按照流通中货币的定义来界定并统计狭义货币量M至少可以从理论上提高M与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确定在流通中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的范围二流通中货币”与MM的比较分析1流通中货币概念的提出在金融业比较发达金融工具不断增多的今天流通中的货币已不仅只是流通中现金那一部分凡是能够被人们广泛接受用来直接购买商品和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