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精选】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与墓葬发掘简报.doc

格式:doc   大小:7,272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选】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与墓葬发掘简报.doc

上传人:小果冻 2022/3/16 文件大小:7.1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选】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与墓葬发掘简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与墓葬开掘简报
炭河里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根底资料汇编
2
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
第一局部 考古资料
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与墓葬开掘简报
2001~清理出大量排列有序的柱坑,推测是一座大型建筑的基址,编号为F1。清理F1的同时,通过1号探沟发现其北边相同层位下另一座规模更大、堆积更厚的黄土台〔2号黄土台〕。两座黄土台相距约10米,方向一致。考虑2号黄土台位置靠近遗址保存区的中心部位,保存情况可能更好,于是开5米×5米探方48个,进行全面揭露。
两座大型黄土台及其上大型建筑遗迹的发现,使我们意识到遗址西北部的土堤有可能是城墙。×30米探沟〔即2号探沟,位置为遗址统一编号的T8511、T8611、T8711~T9011东半部〕进行解剖,结果证实该土堤确为人工建造,建造年代不晚于西周时期,初步认定其为城墙。
为进一步确认城墙的发现,我们同步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城墙解剖探沟向城外延长20米,寻找城壕。二是在城内东北、西南部开挖长探沟4条〔编号3~6号探沟〕,以了解城内各部位文化堆积和城址功能区的分布情况。三是在黄材河南边和溪河东边盆地内进行地面调查和探沟试掘,考察河流改道的情况。因为如果土堤确为城墙,那么两条河目前所在位置正好处于城的中心部位,那么两条河肯定经过了改道。这些工作取得了两个重要收获
炭河里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根底资料汇编
5
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
:第一,找到了三条壕沟,其中城外1条〔G9〕城内2条〔G5、G6〕;第二,证明了遗址现存状况的形成与东、南两条河流的改道有关。
2022年11月~2022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开掘,分两个区进行,开掘面积为600平方米。此次开掘取得了两个方面的收获:一是通过在居址区两座黄土台之间8个5米×5米探方〔T1005~T1008、T2022~T2022〕的继续下挖和对两座黄土台进行的探沟解剖〔编号为7、8探沟〕,对城内居址区文化堆积的形成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二是在城墙解剖沟〔2号探沟〕南端开5米×5米的探方16个〔T7311、~T8311、T7312~T7712〕,对城内两条壕沟进行大面积清理,探明了壕沟的堆积情况,出土了大量陶器,进一步明确了城址的形成过程和年代关系〔图四〕。
图四 炭河里遗址开掘区位置示意图
〔二〕文化堆积与重要遗迹
1.居址区文化堆积
根据1、2号黄土台之间8个探方及7、8号探沟的开掘,居址区的堆积情况以8号探沟为例介绍如下〔图五〕。
图五 8号探沟东壁局部剖面图
第①层:为晚于商周时期的堆积。此层较厚,最大厚度达1米。包含耕土层、含铁锰结核的黄土层和砂卵石冲积层,年代为明清时期至现代。
第②层:褐色黏土层,含少量红烧土,分布并不普遍,厚5~15厘米。此层下有 F1、F2等遗迹,推测该层为F1、F2的废弃堆积。
第③层:砂卵石层,主要分布于 F2 下,最厚处达30厘米,F1下较薄或局局部布。
第④层:灰褐色黏土,含大量砂、红烧土及炭末等,厚约10厘米,局局部布,遗物较少。此层下有F3、F6等重要遗迹,两座房基亦均为黄色黏土人工筑成,厚约15厘米,位置较F1、F2稍偏北,规模与F1、F2相假设,亦呈东西方向。据目前揭露局部所见,F3大局部压在F1下,其北局部布至T2022~T2022北隔梁一线,残宽约11米。F6南部压在F2下,北部与F2同被近现代坑打破,残宽近10米。
第⑤层:灰黑色黏土层,含红烧土和炭末,厚10~20厘米,局局部布。此层下有遗迹F4、F5等,发现于F1和F2之间的8个探方中,各发现排列有序的两排柱8个。柱坑略呈圆形,直径60~100厘米,柱间跨度约4米〔柱坑中心点间距离〕,整体分布状况不明,有待今后全面揭露。
第⑥层:褐色黏土,分布普遍,堆积最大厚度为50厘米,结构紧密,似经简单夯筑,出土陶片较破碎。F4和F5叠压在此层上,推测此层为F4、F5 及同时期房屋建筑的根底,其形成时间应较短。此层下有小型房屋柱洞假设干及灰坑、灶等,因开掘范围所限,房基形状和结构不明。
第⑦层:黄色黏土,为流水搬运形成的次生堆积,与城墙内外开掘区第④层相同。
炭河里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根底资料汇编
5
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
第⑧层:自然砂砾层,同城墙内外第⑥层。
2.重要遗迹
有房址、城墙和壕沟等。
房址 目前共发现房屋建筑基址共6座,其中完整揭露的2座〔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