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电子音乐创作的特征探索.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子音乐创作的特征探索.docx

上传人:wawa 2022/3/16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子音乐创作的特征探索.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木琴、钟琴、颤音琴;木质乐器同样是一个人负责四个木鱼,剩下的四个人则分别负责三个木鱼。皮质乐器、铜质乐器同样采取如此分工,这样不仅取得了更好的现场实时音乐效果,也实现了中外乐器、乐音与噪音的完美结合。










3对技术手段的分析
通过对中外电子音乐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电子音乐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具体音乐节段、磁带音乐阶段、电子声学音乐阶段和计算机音乐阶段。早期的电子音乐技术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合成器合成。再进入电子声学音乐阶段以后,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和创作理念运用到电子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此时的电子音乐作品创作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各种技术手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综合运用期,在此阶段,不同的电子音乐流派也开始形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混合类电子音乐,这种表现形式主要是运用现场原音与实验室预制声音的完美结合来表现舞台声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音乐工作室的20世纪末普遍采取了数字、模拟双平台共同使用的制作模式。在声音加工合成过程中,模拟技术平台和数字化平台可以分别利用模拟设备和计算机音频软件,使用各自不同的处理方式来加工、合成声音。张小夫也正是利用这种平台来处理其音乐创作中的各种声音的。在电子音乐作品创作前期,通过对原始声音实录、采样等获取声音,中期利用数字、模拟双平台对声音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进行声效整合,并最终完成母带的制作。从张小夫个人来说,他还非常关注声音的变形、拉伸、反转,在处理这些音效时,处理用数字、模拟双平台,还综合使用了不同时期的电子音乐处理技术。例如在《脸谱》中的OOP技术,以简短的京胡、快板的声音作为采样样本,将声音材料制成不断重复的小循环,并在此基础上制作成大的声音循环,以此来表达京剧脸谱的音乐思维;又如312节至326节中的大花脸念白,通过事先预录得花脸念白,反复重负,以此来承托出脸谱的形象。可以说张小夫的后期作品无不是文化理念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和传统音乐相比,电子音乐更加关注多纬度的空间效果,作曲家往往更为关注各声道、各层次的立体声效果。当然,张小夫也是这类作曲家之一。多维度空间效果的主要表现如下:首先在音响布局上,关注多声道、多层次的立体声效果,使得音响布局达到一种“静态空间”的效果,这是往往会在舞台的前后左右上下分别布上音响,并形成各自独立的声场。例如在《脸谱》的演奏现场,舞台的前后左右、观众席上下分别布有一组扬声器,是指各自形成一个声场,进而在整体上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纬度的声音空间,达到了一种立体声的声音效果;其次是作曲家通过对现场演奏者布局的控制来调整舞台现场的音效,以此形成“动态空间”,2022年4月27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奏的《脸谱》,张小夫别出心裁的将五组打击乐器按照中间、后左、后右、前左、前右的方式排列,如此时的现场实时音乐可以依据其位置通过角线和边线来进行不同的声音对话,并根据相应的位置组合形成大小、空间各不相同的声音流动圈。这样利用时间、位置的不同就可以将重音更好的凸显出来,音乐也随着变的更为丰富多彩起来。最后实在作品制作时,利用不同的效果器来制造一个开放、流动的虚拟“预制空间”。凭借着各种现代电子科学技术,《脸谱》将中国京剧音乐最本质的特征和现代电子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法充分的融合在了一起,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