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某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办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某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cjl201801 2022/3/16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某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办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防范担保业务风险, 规范担保技术操作流程, 强化 事前、 事
中控制,制订本办法,以下称本办法。
第二条严格执行公司操作规程规定的项目受理、 立项条件, 慢 慢挑选、
培育公司的优质客户群
对第确
有曾用名,却不肯出具曾用名和现用名系同一人的书面证明, 或受保企业及 法定代表人不肯再确认保证人曾用名的书面证明上签字 的,按如实际情形酌 情取消该保证人保证资格或取消企业的受保资 格。
(五)对同一自然人利用两个以上姓名承担保证(反)担保,项目领导应
要求保证人在合同文本上将现用名和曾用名均签署上。如有两个以上身份
证的,需将身份证号码也在合同文本上填写清楚。项目领导未能及时发觉
上述情形或发觉后未能采取补救办法而造成担保风险的,应承担相应的举
证不能责任。
第六条对规范抵押物考察及抵押记录的规定
按照《物权法》的规定,不动产抵押,抵押记录后抵押权方可生
效;动产抵押只有通过抵押记录,抵押权才取得对抗第三人的效 劳。为了保 证各项反担保办法顺利实施,防范办理抵押记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
险,对抵押物及其记录作出规定;
( 一 ) 抵押物的考察
项目领导在完成《初审报告》前,应实地考察抵押物、核实相关 产权
原始凭证,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搜集以下材料
抵押物清单
产权证明复印件
抵押人主体资格证明复印件 ( 凡由企业提供的资料,均加 盖公
章) ;企业法人主体资格证明,包括营业执照 (正副本 ) 、法定代 表人身份证
明等,自然人主体资格证明为居民身份证。
抵押物共有人信息
抵押物属于夫妻共有财产时,应搜集抵押人配偶的身份证

复印件,夫妻婚姻关系证明复印件;
抵押人已达法定婚龄但未婚的,应搜集其单身证明;
抵押人婚姻状况为离异的,应搜集其离婚证明;
抵押物存在其他共有人时,应搜集相关共有人的身份证
明复
印件
抵押人对抵押物利用情形的书面证明(抵押人及其配偶、
其他共有人签字、按手印)。若是抵押物(如商业性用房)已经 出租,
应事前查看和搜集租赁合同的原件、 复印件, 并要求承租人在 抵押物利用情
形说明中签字、按手印。
二、在《初审报告》中对抵押物的评价
从风险处置的角度对抵押物所处的周边环境(地理位置等大环境,抵
押物的前后左右相邻遮挡物等周边环境) 、 利用情形、 完好程 度、 自身价值、
变现的难易程度等方面作出评价, 并在通用抵押率的 基础上, 结合其具表现
实环境给出抵押物的建议抵押率。
3、摸清相关情形
了 解抵押资产的出租情形,搜集租赁协议(含承租人、价
格、期限、面积、联系电话等);
及 时、详实地搜集抵押人的真实住址、通信地址及相关财 产状
况,以便事后处置项目风险所需。
(二)抵押记录
项目领导应在公司决定担保后催促企业尽快办理各类设定反担 保物的
抵押记录。
办理抵押记录时,由担保部指定专人会同企业一路办理。
异地的抵押记录,可让企业先行预备材料,在交件及领取
《他项权证》时,必需由项目领导或委托本地本项目协作担保机 构会
同企业一同办理。
抵押权的注销
企业还款以后,项目领导应通知企业及时注销该公司的各类他项 权证。
抵押物他项权证的注销日期 (以记录机关记载的抵押权注销日 期为准) 必需
早于下一轮贷款的放款日期,以利贷款、抵押记录的衔接。
虚假抵押情形的处置
对有虚假抵押嫌疑的项目,项目领导当即中止对该项目的具体运作,
并就虚假抵押嫌疑向风险控制部报告。对经证明确属虚假抵押的 , 风险控制
部在及时向公司评审委员会报告的同时,无论其属于何种原 因和何种性质,
均应终止对该项目的所有运作程序并做好善后处置事 宜(由负责该项目的法
律人员复印虚假证明文件并签注终止意见, 经 风险控制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
移交办公室存档备查)。虚假抵押权利 凭证予以没收,并存档备查(由风险
控制部签盖“虚假”方章)不得 退回。记录于“不良信用”档案当中。
第七条 合理设置反担保(担保)办法,增强反担保(担保)合 同署进
程中的控制,完善抵、质押物品的管理
(一)在项目评审迸程中,不能因为反担保(担保)物的靠得住、 充
分而降低立项条件和对企业的评审要求。
要把评价重点放在贷款到期日企业现金流量情形和偿债能力情 形。好
项目的概念应仅指“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项目。 不能将贷款 的归还寄托在
反担保(担保)物的变现处置上。
(二)合理设置反担保(担保)办法,力求抓住核心控制因素,取 消可
有可无、 彼此兼容、 其存在可能还会影响到其他反担保办法的实 现或在司法
实践中无法取得支持的反担保(担保)办法。
反担保(担保)合同签署一般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