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橡胶技术网 - 炼胶车间-混炼胶质量控制简易手册--精选文档.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橡胶技术网 - 炼胶车间-混炼胶质量控制简易手册--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xv五哥 2022/3/16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橡胶技术网 - 炼胶车间-混炼胶质量控制简易手册--精选文档.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们之所以总是第一,是因为我们做别人不愿做,不曾做,不会做的事
1
炼胶车间员工培训材料(2)
因本车间使用的是2003年江苏某厂家产的灵格自动配料,自动混炼系统,但也有20%-35%左右的手动配料,手动打料时候,故在混炼胶这一配合剂和碱性配合剂(如将H3防焦剂X29与H1和H2一起加入);
④塑炼不充分;
⑤配合剂添加的顺序不恰当;
⑥混炼周期中填充剂加得太迟;
⑦同时加入小粒径炭黑(B1 B24)和树脂(Z1 Z16 Z21等)或粘性油(Z7 Z9等)
我们之所以总是第一,是因为我们做别人不愿做,不曾做,不会做的事
4

⑧金属氧化物(H1 H2 B19 等)分散时间不够
⑨胶料批量太大或太小(我们的重量是黑色胶55-60公斤/车,浅色胶40-45公斤/车,硅胶10公斤/箱,特殊较种25公斤/车)
(b)工艺操作上的原因
①没有遵循所制订的混炼程序
②油性材料和干性材料的聚集体粘在上顶栓和进斗边上;
③转子速度不恰当;
④胶料从压片机上卸下时太快;
⑤没有正确使用压片机上的翻胶装置
(c)设备上的原因
①密炼机温度控制失效;
②上顶栓压力不够;
③混炼室中焊层部位磨损过度;
④压片机辊温控制失效;
⑤压片机上的高架翻胶装置失灵。
(d)原材料方面的原因
①橡胶过期存放和有部分凝胶;
②三元已丙橡胶或丁基橡胶太冷;
③冷冻天然橡胶;
④天然橡胶预塑炼不充分;
⑤填充剂中水分过量(结块);
我们之所以总是第一,是因为我们做别人不愿做,不曾做,不会做的事
5
⑥在低于倾倒点温度下加入粘性配合剂;
⑦配合剂使用不当。
(e)配方设计方面的原因
①使用的弹性体门尼粘度差异太大;
②增塑剂与橡胶选配不适当;
③硬粒配合剂太多;
④小粒径填料过量;
⑤使用熔点过高的树脂;
⑥液态增塑剂不够;
⑦填充剂和增塑剂过程。

(a)配合方面的原因
①硫化剂、促进剂用量过多;
②硫化体系作用太快;
③配合剂称量不正确;
④小粒径填料过量;
⑤液态增塑剂不够。
(b)混炼操作方面的原因
①装料容量过大;
②密炼机冷却不够;
③转子速度过高;
④初始加料温度过高;
我们之所以总是第一,是因为我们做别人不愿做,不曾做,不会做的事
6
⑤排胶温度太高;
⑥促进剂加入密炼机中的时间不对;
⑦或过早地加入硫磺,或分散不均而造成硫化剂和促进剂局部高度集中;
⑧促进剂和(或)硫化剂分散不良;
⑨树脂堆积在转子上;
⑩漏加防焦剂;
未经薄通散热就过早地打卷,或卷子过大,或下片后未充分冷却。
(c)停放方面的原因
①生胶塑炼不充分;
②辊距过大,辊温过高,粉剂落到辊筒面上压成片状;

①生胶塑炼不充分;
②辊距过大,辊温过高,粉剂落到辊筒面上压成片状;
③装料容量过大;
④粉状配合剂含粗粒子或结团物;
⑤凝胶太多。

(a)无硫胶料
①可塑度过低;
②混炼时间太短或密炼机混炼时间过长,导致结聚。
(b)加硫胶料 胶料开始焦烧。
我们之所以总是第一,是因为我们做别人不愿做,不曾做,不会做的事
7
(胶粒)的原因
(a)无硫炼胶 密炼机混炼时间过长,炭黑凝胶量太多。

①胶温、辊温过高引起焦烧;
②混入一些已焦烧胶料。

①塑炼胶可塑度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