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关于重阳节的小知识.docx

格式:docx   大小:37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重阳节的小知识.docx

上传人:zongzong 2022/3/17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重阳节的小知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最终见到了费长房。费长房亲善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青龙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最终把剑术练得炉火纯青。










有一天,费长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今年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抓紧回乡为民除害吧。“他送了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又叮嘱了几名,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了家乡。
九月九日那天,桓景带着全村老小登上旁边的一座山。他把茱萸叶分给大家,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让每人喝一口。支配妥当后,他就带着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觉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终发觉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忽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绽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今,汝河两岸再也不闹瘟疫了,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实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
重阳节的****俗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欣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赏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黄蟹肥时。菊花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千姿百态,特别逗人宠爱。人们宠爱的不仅仅是她漂亮的容颜,更值得赞扬的还是菊花刚毅的气质。在深秋的冷风中,唯有菊花争奇斗艳,使秋日多了生气,多了明丽的色调。也正因如此,赏菊的风俗始终保留下来。在萧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园里还举办菊花会、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情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季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许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欣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旧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
插茱萸的****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有益于内脏。晋朝的时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