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文档名称:

第十三货币需求.ppt

格式:ppt   大小:3,054KB   页数:7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十三货币需求.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3/17 文件大小:2.9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十三货币需求.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十三货币需求
*
*
现在学****的是第1页,共76页
从整体上讲,金融体系的运行虽然是各个微观金融主体行为的总和,但它并不是微观金融主体行为的简单加总,而是一种有机的综合。
宏观金融运行是以微观金融主体的行为为基础的,但是,,人们可以很便利地通过金融市场取得现金或贷款(流动性),人们可以减少货币持有量(对储藏手段的节约)
*
*
现在学****的是第15页,共76页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涉及产权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及宏观管理方式等方面,它与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相结合,构成了居民和企业这些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运作环境。这些环境如果存在根本性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货币需求行为。
*
*
现在学****的是第16页,共76页
2、货币需求的测量(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的测量与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是构造货币需求函数,并对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以此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社会货币需求量。由于货币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货币需求函数通常是一种多元函数,即含有多个自变量。
货币需求函数的自变量: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其它变量。
*
*
现在学****的是第17页,共76页
规模变量
规模变量:是指货币需求函数中决定货币需求规模的变量,这类变量主要由财富和收入两种。
规模变量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一是量的特征,在统计上比较容易获得,计量上比较方便;
二是具有规模经济特征,即经济主体会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调整其货币需求量与这些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
*
现在学****的是第18页,共76页
收入变量:
宏观变量和微观变量两种。
宏观收入变量主要是指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和产品交易总额等经济总量。
微观收入变量主要是指个人和家庭的收入。从微观角度考察,收入可划分为过去收入、现期收入、期望收入和永久收入。过去收入和现期收入是已知的资料,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取得;期望收入是在合理预期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收入水平的估计;永久收入则可以通过把过去收入和期望收入加权平均而产生。
*
*
现在学****的是第19页,共76页
财富变量:
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之分。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资本,可以用统计方法测得;人力财富是指个人在将来获得收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转化为非人力财富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无法准确估计。
收入与财富的关系:存量与流量的关系,财富是未来期望收入的贴现值。永久收入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变量,可以用来代表财富变量。
*
*
现在学****的是第20页,共76页
机会成本变量
机会成本变量包括:货币自身收益率、货币以外其它资产的收益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
其他变量:与上述各变量相比,还有一些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相对较小,作用机理较为复杂的因素,这些因素可统称为其它变量而列入货币需求函数。其它变量主要是指:实际工资率以及制度变化的影响。实际工资率对货币需求有系统的正效应。经济制度的变化也会影响货币需求函数。
*
*
现在学****的是第21页,共76页
金融创新与货币失踪: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既能提供支付便利又可获得利息收入的创新产品问世,使传统的M1货币需求函数严重地高估了货币需求。戈德弗尔德把这种现象称为货币失踪。
*
*
现在学****的是第22页,共76页
货币需求函数中三类变量的重要性:
金融创新使得货币需求函数中的规模变量难以测量,人们日益重视利率、货币自身收益率、预期通货膨胀率等机会成本变量对货币需求目标变量的作用。
*
*
现在学****的是第23页,共76页
第三节 货币需求理论流派
*
*
现在学****的是第24页,共76页
一、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不是货币需求理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早期的货币数量说并不把货币需求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而是研究名义国民收入及物价是如何决定的。但由于它建立了名义国民收入同货币量的关系,从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一定名义国民收入条件下需要的货币量,随着货币数量说的发展,其作为货币需求理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
*
现在学****的是第25页,共76页
1、现金交易数量说
(1)背景:(Irving Fisher)在《货币购买力》(1911)一书中,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作了最清晰的阐述。
(2)内容:货币的唯一职能是充当交换媒介,人们需要货币仅仅是因为货币具有购买力,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因此,一定时期内社会所需要的货币总额必定等于同期内参加交易的各种商品和价值总和。
*
*
现在学****的是第26页,共76页
据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即:
M V = P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