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伤寒论太阳病.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伤寒论太阳病.docx

上传人:zhuwo11 2022/3/17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伤寒论太阳病.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古一两 现
太阳病辨证纲要
〖太阳病的提纲〗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_ (1)*
【提要】太阳病的脉证提纲。
【解析】本证成因:风寒外袭。
主症和病机:脉浮 一-卜邪袭表,正气他们在此条的基础上, 根据温邪种类及所犯部位, 对温病的
发生、发展及演变,结合临床实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以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 独特辨证论治体系为基础的温病学。这是对《伤寒论》的发展和补充。此外,从临床上看, 温病在初期邪侵卫分阶段,也有微恶风寒者,乃因风热伤卫,卫失固外作用所致。不过,温 病初期之恶风寒,一般程度较轻,为时暂短,而且多伴有口渴、舌红、脉数等邪热内蕴之证, 临证不难与伤寒、中风区别。
2 .风温主症和病机:
身灼热一B热鸱张之象。
发汗已而热不退 一E热盛,误用辛温之剂,以热助热,故热不退。
脉阴阳俱浮一E热充斥于内外,鼓动气血加速运行所致。
自汗出 ——日热太盛,蒸腾津液外泄。
身重,难以转侧 一i火食气,火热损伤元气,加之热邪壅滞经脉而致。
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火热扰乱神明,病人呈现困顿嗜睡状态;心主言, 心神被扰,热盛神昏,故语言不利;温热壅肺,肺窍不利,故鼻息必鼾。
风温误治变证的表现与病机:
小便不利一 用下法,重伤阴液,水源枯竭。
直视 ■干肾阴精大伤,不能上荣于目。
小便失禁一盛神昏,关门不固。
发黄一 风温再误用火法,火热之邪加于温热,熏灼肝胆而致。
如惊痫,时瘛瘲 一 邪内攻,气阴耗竭,水不涵木,热极而风动。
若火熏之一灼肝胆更为严重,使黄疸之色如火熏而晦暗无泽。
[鉴别]
中风、伤寒、温病、风温皆有发热。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为中风;恶寒,发热, 身痛,无汗,脉浮紧者,为伤寒;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高热,汗出而热不退者, 为风温。
〖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 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7)
【提要】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
对辨
【解析】本条以阴阳两纲作为辨证的纲领, 通过疾病的寒热表现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证论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一一外邪侵袭人体之后,正气奋起与邪相争,则见发热。既见发 热,则表明正气不衰,邪气亦盛,正邪斗争有力,故多为阳经之证,为阳证。
[举例]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一一病邪侵袭人体之后,阳气已虚,阴寒独盛,正气不能与邪相 争,故无发热。既无发热则表明正气已衰,抗邪无力,故多为阴经之证,为阴证。
太阴脾阳虚弱、少阴心肾阳虚、
[举例]
厥阴虚寒致厥,均不发热而恶寒,甚则厥冷脉维。
[原文说明—]
[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
是古人对疾病愈期的一种推测方法,这一方法是依据伏羲氏河图的 水火成数”推导而来,
该书载有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的说法,六为水的成数,水属阴,故
曰阴数六”;七为火的成数,火属阳,故曰 阳数七”六日阴数足,故发于阴,六日愈;七
日阳数足,故发于阳,七日愈。 然而这种预测方法与临床实际是否相符,以及这种推算方法 的意义与价值如何,均应进一步研究。
1辨太阳病传经与否〗
【原文】伤寒一日(指受邪之初)
,太阳受之,脉若静(尚未发生变化,脉症仍属太阳)
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_ (脉象发生变化,有急数之象)者,为传也。 ⑷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5)
【提要】论判断疾病的传经与否当以脉症是否有变化为凭。
【解析】伤寒一日,太阳受之一一言外邪侵袭,病在初起
脉若静者,为不传一象没有数急的表现,原本的浮脉尚未变化,反映了病邪仍在太阳 之表。若脉象及症状已发生了变化,则为病邪传变之征兆。
颇欲吐一 人出现恶心欲吐,此乃胃气失和之象。 [原因:邪气入里,影响胃之和降;
或因邪入少阴,胆火犯胃所致]
躁烦一 人烦躁不安,为阳热内盛,里热渐成。
脉数急一象变为数急,已不属太阳病之脉,说明邪气已入里化热。脉象、症状均发生 了变化,故曰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 一承 伤寒一日”而言,是借用《素问 热论》计日传经之论,假设外感病二、 三日当为阳明少阳受病之期。阳明、少阳受病,则必然出现阳明、少阳证候。
阳明少阳证不见者 一 未见阳明病的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烦躁、口渴、脉大 等脉症,也未见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心烦喜呕等症状,由此断定病邪仍在 太阳而未发生传经之变,故曰 为不传也”。
[要点]
4 . 5两条说明,太阳病有发病的第一天,有很快就发生传经者,有二三日仍不传经者。 可见判断传经与否,必须以脉证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