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MG心理论文2121261 262.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MG心理论文2121261 262.doc

上传人:企业资源 2012/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MG心理论文2121261 262.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是什么让我们不快乐
——剖析你的心理
衣食无忧,可“郁闷”却始终成为时下大学生最流行的口头禅。一位心理咨询师总结说,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太多,即便有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如果没有人为他们打开心结,他们也不会快乐――
他说的很对,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衣食无忧,可“郁闷”却始终成为时下我们最流行的口头禅。是什么让我们不快乐?
近年来,大学生成长中陆续暴露出一些严重的思想心理问题,并且已经直接反映到行动上,迅速演变为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很是令人担忧。问题之一是大学生自杀现象日益增多,问题之二是大学生暴力日益严重。
最近几年来,我们不断从媒体报道中看到大学生、研究生自杀事件。据哈尔滨市权威部门统计,2007年5月1日至21日,该市发生39起自杀事件,其中大学生至少可达10人。有数据显示,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件是27起;2004年为68起;2005年为116起;2006年为130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不可否认,大学生自杀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有求职失败自杀,有恋情受挫自杀,有郁闷症等心理疾病自杀,还有因其他原因自杀。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多数大学生自杀者是因为长期以来对自身的消极情绪无法进行良好有效排解而走上自杀道路的。
除了自杀事件之外,在大学校园中逐渐增多的大学生暴力事件,也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仅从北京高校云集的海淀区来看,从2000年到2005年,大学生犯罪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大学生犯罪人数上升了282%。大学生犯罪行为也并非人们想像中的高智商犯罪,恰恰是敏感孤独人群才会出现的“刺激——反应型”暴力犯罪。从云南的马加爵残杀同学案到刚刚发生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弑师案,都是大学生中的典型暴力案件,它们都严重触痛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敏感神经。其实,从心理学上分析,几乎所有的大学生杀人案件,都有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行为人都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可怕的是,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曾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5%的被访者曾有过自杀念头!%的被访者承认自己有过心理疾病!
事实已经证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此,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同时也得到不少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心理辅导。这些措施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讲,考试焦虑、不善于人际交往、就业焦虑、社交恐惧、梦境解析、网络成瘾、个人情感问题和强迫症八大问题,正成为困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普遍问题。
考试焦虑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等症状。专家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学习的辛苦。
除了学习,与大学生最密切相关的恐怕就是人际关系问题了。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易趋固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但部分学生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