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一天,端午遍地皆药。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在端午采药与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其来源久远,这一风俗在汉代时已影响广泛,后来也渐渐影响到东亚各‧ 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一百零一病。中国民间至今仍普遍保留着端午所采之药最为灵验的信仰。支撑这类俗信的原理,自然也是基于一种宇宙论式的解说:端午或这天午时,由于季节变动致使阳气极盛,但同时也是各种草药的生长最为茂密之时,所以,这天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
2、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3、端午雨 端午下雨南方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洗龙舟水能去晦气、带来祥瑞。北方认为端阳无雨是丰年,端午日雨,鬼旺人灾;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篇二 端午节起源: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依次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很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白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现代诗歌内容:
《端午》 为了纪念一个远古的英雄 先民们创建出了这个节日
还独创了棕子 那棕子里包袱着岁月人生 让我们品尝 有时候会怀念那个赛龙舟的时候 一伙人站在高墙上 看着河道中一百零一舟竞渡 每家门前照旧悬着菖蒲 照旧挂着艾草 耳朵脑门上照旧会被涂上了雄黄 可是有些住? 棕子还是那么香甜,这节日还是飘散着五味草的味道 记忆悠悠的回到童年 颈项上挂着一串网兜
网中挂着一串蛋...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 初三吃螺 初四插艾挂蒲 初五抹雄黄 或许远古那旧日的传闻已经暗淡的时候 在沿海一个我的家乡 还保留着全部古时的习俗 一些东西经过岁月沉淀 依旧在我们的生活中.. 端午是为了纪念一个楚国人 也是为了纪念一种不屈 现在这种精神慢慢少了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