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能源化工行业)化工原理
馏段的概念及作用。
原料液预热器加热到指定温度后,送入精馏塔的进料板,在进料板上和自塔上部下降的回流液
体汇合,逐板溢流,,回流液体和上升蒸气互相接触,进行热
(釜残液),部分液体汽化,产生上升蒸气,,且将部分冷凝液用泵送回塔
顶作为回流液体,其余部分经冷却器后被送出作为塔顶产品(馏出液).
精馏段—加料板之上的塔段:气相中的重组分向液相(回流液)传递,而液相中的轻组分向气
相传递,从而完成上升蒸气的精制。
提馏段—加料板以下的塔段:下降液体(包括回流液和料液中的液体部分)中的轻组分向气相
(回流)传递,而气相中的重组分向液相传递,从而完成下降液体重组分的提浓。
壹 7、掌握回流比的概念、对精馏塔理论板数的影响及适宜回流比的选择方法。
回流比 R:精馏段中下降液体的摩尔流量 L 和塔顶产品(馏出液)流量的比值 R。塔所需的
理论板数,塔顶冷凝器和塔釜再沸器的热负荷均和回流比有关。精馏过程的投资费用和操作
费用都取决于回流比的值。
设备费用影响:R=Rmin 时,需无穷多块塔板数,故设备费用为无穷大。只要 R 稍大于
Rmin,所需理论板数急剧减少,设备费用随之剧减。随 R 的增大,理论板数减小的趋势渐
缓。R 进壹步增大,上升蒸气 V’和 V 增大,塔径、塔板面积、再沸器及冷凝器换热面积增大,
设备费用又开始上升。
最适宜的回流比:精馏过程总费用(操作费用和设备费用之和)最低时的回流比。
二 1、掌握吸收的概念、基本原理、推动力,吸收的用途。
吸收的概念:使混合气体和适当的液体接触,气体中的壹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液体内而形
成溶液,原混合气体的组分就得到分离。这种利用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
作称为吸收。
基本原理: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高于和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溶质便由气相向液相转
移,即发生吸收过程。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差异,使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
相形成溶液,不溶或难溶组分仍留在气相,从而实现混合气体的分离。推动力:气体吸收是混合气体中某些组分在气液相界面上溶解、在气相和液相内由浓度差推
动的传质过程。实际组成偏离平衡组成的程度越大,推动力就越大。(pA-pA*)
吸收的用途:(1)制备产品。用吸收剂吸收气体中某些组分而获得产品。如硫酸吸收 SO3 制
浓硫酸。(2)分离混合气体以回收所需的组分。吸收剂选择性地吸收气体中某些组分以达到分
离目的。如从焦炉气或城市煤气中分离苯。(3)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如原料气的净化,合
成氨原料气脱 H2S、脱 CO2 等;(4)工业尾气处理和废气净化以保护环境,如冶炼废气等
脱除 SO2。
二 2、掌握吸收剂、吸收液、解吸(脱吸)、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的概念。
吸收剂: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以 S 表示。对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良好的选择性,其余
组分溶解度度小;稳定不易挥发;(4)粘度低,利于气液接触和分散;(5)无毒、腐蚀性小、
不易燃、价廉等。
吸收液(溶液):吸收操作后得到的溶液,主要成分为溶剂 S 和溶质 A。
解吸或脱吸:和吸收相反的过程,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低于和液相成平衡的溶质分压时,
溶质从液相中分离而转移到气相的过程。
物理吸收:吸收过程溶质和溶剂不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可视为单纯的气体溶解于液相的物
理过程。如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用洗油吸收芳烃等。
化学吸收:溶质和溶剂有显著的化学反应发生。如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过
程。化学反应能大大提高单位体积液体所能吸收的气体量且加快吸收速率。但溶液解吸再生
较难。
三 3、掌握液泛、漏液、液沫夹带及汽泡夹带的概念、原因及后果。
漏液:部分液体不是横向流过塔板后经降液管流下,而是从阀孔直接漏下。
原因:气速较小时,气体通过阀孔的速度压头小,不足以抵消塔板上液层的重力;气体在塔板上的不均匀分布也是造成漏液的重要原因。
后果:严重的漏液使塔板上不能形成液层,气液无法进行传热、传质,塔板将失去其基本功
能。
液泛:塔内液体不能顺畅逐板流下,持液量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