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风味化学食品化学.ppt

格式:ppt   大小:2,101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风味化学食品化学.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3/18 文件大小:2.0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风味化学食品化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风味化学食品化学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4页
第一节 化合物的气味与分子结构
一 基本概念
嗅感:是挥发性物质气流刺激鼻腔内嗅觉神经所发生的反映。令人喜爱的称为香气,令人生厌的称为臭气。
嗅觉理论:

CH2CH=CH2
茴香脑 丁香酚
(茴香香气) ( 丁香香气)
醚类及酚醚多有香辛料香气。
3. 萜类:

(开链单萜) (单环单萜)

香叶烯 宁烯
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4页
O

紫罗酮(紫罗兰香气) 水芹烯(香辛料香气)
4. 含硫化合物:
硫化丙烯化合物多具有香辛气味。如:葱、蒜、韭菜等蔬菜中的香辛成分的主体是硫化物。
(CH2=CHCH2)2S CH2=CHCH2SSCH2CH=CH2
二烯丙基硫醚 二硫化二烯丙基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4页
硫醇类(RSH)多有恶臭,且气味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乙硫醇含量仅为3 10-7g也能感觉到。硫甘醇(CH2OHCH2SH)具有蒜臭味。
5. 含氮化合物:
食品中低碳原子数的胺类,几乎都有恶臭,多为食物腐败后的产物。如:甲胺,二甲胺,丁二胺(腐胺),戊二胺(尸胺)等,且有毒。
6. 杂环化合物:
噻唑类化合物还具有米糠香气或糯米香气,维生素B1也有这种香气。
有些杂环化合物有臭味。如:吲哚 及 -甲基吲哚。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4页
气味物质的特性:
具有挥发性;
既具有水溶性(才能透过嗅觉感受器的粘膜 层),又具有脂溶性(才能通过感受细胞的脂膜);
分子量在26~300之间,分子量太小,脂溶性不好,太大则挥发性不好。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4页
任何一种食品的香气都并非由一种呈香物质单独产生,而是多种呈香物质的综合反映。对香气贡献大的物质,被称为“头香物”。
呈香与否还与呈香物的含量有关。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4页
第二节 食品中气味形成的途径
食品中香气形成的途径大体分为:生物合成、酶直接作用、酶间接作用、加热分解、微生物作用等。
生物合成:
直接由生物体合成形成的香气成分,如:萜类,酯类。人工催熟的水果的香气不如自然成熟的水果香。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4页
由脂肪酸经脂肪氧合酶酶促生物合成的挥发物具有独特的芳香。
作为前体物的脂肪酸多为亚油酸和亚麻酸,产物为C6和C9的醇、醛类以及由C6、C9脂肪酸所生成的酯。
例如:己醛是苹果、葡萄、草莓、菠萝、香蕉和桃子中的嗅味物;2t-壬烯醛(醇)和3c-壬烯醇则是香瓜、西瓜等的特征香味物质。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4页
例如:以脂肪酸为前体物的生物合成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4页
酶直接作用:
酶直接作用于香味前体物质形成的香气成分。
芦笋的香气形成途径如下。
CH3 酶 CH3
CH3S+CH2CH2COOH CH3S + CH2=CHCOOH + H+
二甲基--硫代丙酸 二甲基硫 丙烯酸
风味前体物 香气物 香气物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4页
大蒜中气味的形成途径是蒜甘酶作用于蒜氨酸,产生大蒜素。
O NH2 蒜甘酶 O CH2=CHCH2SH
CH2=CHCH2SCH2CHCOOH H2O CH2=CHCH2SH [H] +
蒜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