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肝功能实验.ppt

格式:ppt   大小:784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肝功能实验.ppt

上传人:落意心冢 2022/3/18 文件大小:7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肝功能实验.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肝功能实验
前言
(一)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
官,功能繁多;
(二)最主要功能是物质代谢,同时还有
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功能;
(三)当肝细胞发生变性及坏死后,可出
现血清酶学的变化(急性肝损伤);当肝
细胞大量损伤后,肝
炎PT延长<3s。
PT延长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特征,也
是诊断胆汁淤积,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
因子Ⅱ、Ⅴ、Ⅶ、Ⅹ是否减少的重要实验
室检查。在暴发性肝炎时,如PT延长、纤
维蛋白原及血小板都降低,则可诊断DIC.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严重肝病时,因子Ⅸ、Ⅹ、Ⅺ、Ⅻ合成减少,
致使APTT延长;维生素K缺乏时,因子Ⅸ、Ⅹ不
能被激活,APTT亦可延长。
(3)凝血酶时间(TT)测定:
TT延长主要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或
结构异常和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的存在,
肝硬化或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合并DIC时,TT
是一个常用的检测手段。
(4)肝促凝血酶原试验(HPT):能反映因子
Ⅱ、Ⅶ、Ⅹ的综合活性,由于其灵敏度太高,故
与预后相关性较差。
(5)抗凝血酶Ⅲ(AT-Ⅲ)测定: AT-Ⅲ主要在
肝脏合成,与凝血酶形成1:1共价复合物而抑制
凝血酶。严重肝病时AT-Ⅲ活性明显降低,合并
DIC时降低更显著。
(九)血氨测定:
1、 血氨的来源:肠道中未被吸收的氨基酸、
未被消化的蛋白质、血液中渗入肠道的尿素在大
肠杆菌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氨,经肠道吸收入血
,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2、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毒性,肝脏是
唯一能解除氨毒性的器官,大部分氨在肝内通过
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一部分
在肝肾脑等器官中与谷氨酸合成谷氨酰氨。
3、肝脏利用氨合成尿素,是保证血氨正常的关
键。在肝硬化及暴发性肝衰竭时,如果80%以上
肝组织破坏,氨就不能被解毒,氨在中枢神经系
统积聚,引起肝性脑病。
临床意义:
1、升高(1)生理性增高见于进食高蛋白饮
食或运动后;(2)病理性增高见于严重肝损害
(如肝硬化、肝癌、重肝等)、上消化道出血、
尿毒症、肝外门脉分流形成。
2、降低:低蛋白饮食、贫血。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测:
(一)血清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
、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
(二)肝脏除能合成上述脂类外,还能合成极低
密度脂蛋白、初生态高密度脂蛋白、酰基转移酶
等。
(三)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磷脂主要来源于肝脏。
(四)在胆道阻塞时,血浆中出现异常大颗粒脂
蛋白,称为阻塞性脂蛋白X(LP-X),同时血浆
中胆固醇和磷脂含量增高。
(五)严重肝病时,因肝细胞对酰基转移酶的合
成和分泌功能降低,使血中胆固醇和其他脂类减
少。
(六)在肝脏合成磷脂发生障碍时,会造成脂肪
运输障碍而导致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形成脂肪肝

(七)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内源性胆固醇80%是由肝脏合成,血浆中卵磷
脂胆固醇脂肪酰基转移酶(LCAT)全部由肝脏合
成,在LCAT的作用下,卵磷脂的脂肪酰基转移到
胆固醇羟基上,生成胆固醇酯。
临床意义:
1、肝细胞受损时,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均降低;
2、胆汁淤积时,血中出现阻塞性脂蛋白X,血中总
胆固醇增加,以游离胆固醇增加为主。
3、营养不良及甲亢患者,血中总胆固醇减少。
(八)阻塞性脂蛋白X(LP-X)测定:
临床意义:
1、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血清LP-X阳性有助
于此病的诊断;
2、肝内外胆管阻塞的诊断:LP-X的定量与胆汁
淤积程度相关,肝外阻塞比肝内阻塞引起胆汁淤
积程度严重,一般认为其含量>2000mg/L时提
示肝外胆道阻塞。
三、胆红素代谢检测:
胆红素的代谢在黄疸一节中已经讲过。
当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贫)、肝细胞对胆红素转
运缺陷(Gilbert综合征)、结合缺陷(Crigler-
Najjar)、排泄障碍(Dubin-Johnson)及胆道阻塞
(各种肝炎、胆管炎症等)均可引起胆红素代谢障
碍。
(一)血清总胆红素(STB)测定:记正常值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
<STB<
临床黄疸; ~ 171umol/L为轻度黄疸
,171umol/L~342umol/L为中度黄疸,>
342umol/L为重度黄疸。
2、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
溶血性黄疸通常<,肝细胞性黄
~ 171umol/L,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为
171 ~ 265umol/L ,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
342umol/L。
3、根据总胆红素、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