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语文《离骚节选》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文《离骚节选》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sh309048309 2022/3/18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文《离骚节选》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语文《离骚节选》教学设计
篇一:离骚(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了解楚辞的特点。
3、积累常见文言字词,疏通全文大意。
4、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操。也表现出了作者时不我待的心情。)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时光匆匆而过不久留,春去秋来更替时序。
想到草木的飘零凋落,恐怕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也会衰老。
过渡句。承接上文,转入下文。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不把握壮年而抛弃污秽的东西,为何不改变这种法度?
乘坐良马而驰骋,来吧,我引导做前驱带路。
诘问楚王为何不立志改革,改变法度。表达自己愿为前驱的心愿。
(由上文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推广开来,言及国家的命运,恐“美人迟暮”,担心君王年老迟暮。进而提出“抚壮”“弃秽”,主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末句“乘骐骥……”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

<>叙述自己积极进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决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使国家富强起来。
( 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和才能,愿意用自己的“美政”理想去帮助怀王完成强国强兵之梦。但理想与现实往往是有差距的,这就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做了铺垫。)
3、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往昔三位古代贤君品德纯正完美,确实有众多贤臣聚集在一起。
杂聚着申椒和菌桂这些香木,哪里只是连结惠草和白芷?
举历史事实说明,在贤明君主时期,贤士就会为国君效力。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那尧帝和舜帝光明正大,已经遵循正道而找到正确的道路。
夏桀王和商纣王多么猖狂放肆,只走邪路以致难以举步。
举尧、舜光明正大的做法与桀、纣的狂乱失足进行对照,给楚王作取舍的参照。

(指出应以古圣先贤为样板。遵循三后公正无私、广纳贤才之道,来求取中正之路,表达了他举贤授能、革新吏治的政治理想。并用桀、纣作比来指出走“捷径”终将寸步难行,批判党人群小,劝告怀王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且偷安贪图享乐,国家前途黑暗、险恶。
难道是我自身害怕灾祸吗?我是恐怕国家颠覆。
指出小人走错路,陷国家于倾危;自己不避灾祸反对他们,是为国家免受祸患。
忽奔走以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我匆匆忙忙地在君王的前后奔走,想君王赶上前王的脚步。
国君不体察我的内心感情,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怒气。
申说自己为国效力,希望赶上前王的足迹。不料楚王全不了解我的内心,反而信谗怒己。
(揭示结党营私的群小只顾贪图个人享乐,不能为国家前途着想,国家将会因此而倾覆,透出作者的忧虑。

“岂余……”体现出诗人为实现理想,不惧个人危难,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忧劳于怀王朝廷内外,以使怀王步趋先王之德政。他希望楚王效仿明王圣君,而怀王却被小人包围,听信谗言,致使诗人忠而被谤,信而见疑。)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我本来就知道正直敢言会成为祸患,但是忍耐着不能舍弃。
指着苍天作证,我是为了楚王的缘故。
说明明知忠言直谏对己不利,但为了国君,忍受祸患,不断进谏。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国君起初已经和我有了约定的话,后来反悔变心有了别的打算。
我已经不把离别看做难事,只是为国君的多次变卦而悲伤。
楚王当初和我约定,现在又反悔。我为楚王的屡次变卦感到伤心。

(诗人不怕因此遭遇祸患,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忠于自己的国家,指天为证,忠心耿耿。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最后,诗人以婚约失败为喻,表达了变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
<>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表达了这种观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心情。
七、分析讨论屈原的形象、品质
1、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降临在一个很吉祥的日子,美好的名字,强调自己禀赋卓尔不凡。
2、诗人身披香草用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这是楚辞常用的方法。
3、出于对理想的信仰、对信念的执着、对楚国的爱,他的心一再受伤,但九死不悔,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