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恰似脱缰的野马.doc

格式:doc   大小:11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恰似脱缰的野马.doc

上传人:bkeck 2022/3/18 文件大小: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恰似脱缰的野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恰似脱缰的野马—-行为问题
1。暴力(5。3案例)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开展和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小偷小摸”行为在儿童早期颇为普恰似脱缰的野马—-行为问题
1。暴力(5。3案例)据1996年、1997年对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开展和教育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小偷小摸”行为在儿童早期颇为普遍,并于5-8岁时到达顶峰。幼年和童年发生“偷窃”行为,,比方中学生偷窃,大多是被社会性不良心理支配的结果,故儿童早期的“小偷小摸”行为假设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纠正的话,开展下去是很危险的。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自我意识还不够明确,他们的“偷拿”只能算是一种不老实的占有行为。
前年十月一,,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说做节目要借用一下,每次跟她要,她都找理由不还我。最后还我时,MP3已被她砸的坑坑洼洼。当时我非常生气,心想好心好意借给你,对别人的东西怎么那么不爱惜。于是我到她班主任那里理解情况:这个孩子是个班干部,其它方面都不错,还去北京参加了一个大型的英语活动,拿了奖,,,再就是为了补偿自己得不到这些东西的缺憾,,和她班主任交流,知道通过和家长亲密沟通,她已经认识到她这种行为的严重性,临毕业时她还给写了一封致歉信。
大量调查说明,除了夸耀、补偿、忌妒心理外,逆反和捉弄心理也可以导致儿童的偷拿行为。比方有的学生主观上并不想占有别人的东西,而是因为感到好玩,贪图一时痛快。趁同学不注意将其作业本带走,目的就是想看看同学被老师批评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