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doc

上传人:泰山小桥流水 2022/3/18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春联概说文人咏史怀古,或借古讽今,或抚今追昔,抒发思古幽情、寄寓兴亡感触、探访生命真理,这是从古到现在不曾隔离过的。桂王封其为延平郡王一事。封王封侯,这是古代多少儒生朝思暮想的事,许多人一世皓首穷经最后也没能入仕,何况由秀才封王,实在是一般儒生不曾想过的,故言为念书人别出心裁,断非虚言,入世的情怀
彰显无遗。而下联“尤具新思想”,“驱外族出境”,指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光复台湾一事。“语国中有志者再鼓雄风”则拥有激烈的现实意义了,当时台湾被日本割占,公众
苦遭奴役,而唐“驱外族出境”的梦想,实与郑无异,国难
当头,实不容人于卧榻之侧熟睡。此副联作,儒气实足。又,张绍华题北固山多景楼联云:杯酒吊南朝,空余半壁残山,
长向中流作砥柱;梯云登北固,愿借一杯甘露,化为霖雨洒苍生。南朝往事,后代文学作品屡有题咏,而多寓兴亡之感,此联于苍莽怀古之中,观其下联,亦有“兼济天下”之
意。《中庸》句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儒家面对过去的人与事,其实不是纯真的怀念,而是努力找寻“死”与“亡”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儒家不关怀将来,所谓“未知生,焉知死”,可是他们却擅长从历史中获取灵感与安慰,不论是对社稷河山的关怀,仍是对个人志向的感触,总能从历史
中汲取必定的经验教训,力争“不二过”,毋使“后代复哀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后代也”。这里,不如再举几例,以资证明,不做评论:一,许振袆题信陵君祠联云:有史公作传如生,爱客若君,真令读者慨慷悲歌不已;其门馆风流未谢,于今视昔,闻谁能拔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抑塞磊落之才。一,吴獬题岳阳楼联云:楼阁莫便登,先看文正记中,某条似我;江山只如故,试数燕公去后,得助何人。一,周彦升题戚少保祠联云:大功在备倭,城郭依旧,公去苍莽谁嗣者;明诏使防海,风波未已,吾来宏济愧先哲。儒家关怀社会,关怀个人事业,其吟咏多有“忧生”之慨,而与之相对的佛道思想,常常不关怀个人再社会中的成就,不关怀社稷君臣之道,他们更多在天地自然中思虑个
人的价值,重视心灵上的自我解脱与超越。比较通畅的文人,当他们遭受崎岖无能为力之际,常常都会借庄老思想逍遥物
外,在自然山川中麻醉自我,获取精神上的解放。这时候,
思慕范蠡、陶渊明、严子陵、林和靖等隐士的民风流行,诸
如垂钓台、鹿门山、终南山、桃花源这种富裕人文气味的隐
逸之所的作品也成为他们登临吟咏的题材,在春联作品中,
这种寄情山川,忘却人间的怀古之作也是重要的一类。

子贞题苏公念书台联云:江上此台高,问坡颖而还,千载读
书人几个;蜀中游迹遍,看嘉峨并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有东坡诗文中旷达超然之态,下联由东坡而思及自己,扁舟
载酒,流连风月,甚是逍遥。
无名氏题桃花源联云:说甚
仙人,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仍是种田凿井;阅成今
古,听子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落花。
历史的
价值载这里无影无踪,什么兴,什么亡,什么今,什么古,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在这里都不重要,英豪佳人、神佛道仙可是海市蜃楼,王图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侧身天地更怀古——怀古对联概说
霸业终归跟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真实怡人性情的,仍是那桃花流水和种田凿井的自在生活。从历史的烟尘中超脱出来,在山川中建立一方乐土,获取心灵上自足便无所求了,
此联于怀古之中极尽超然之态。又有题严子陵钓台联云:远道息尘劳,向此间坐石看云,放怀宇宙;高台瞻胜迹,羡当天耕山钓水,俯视贵爵。何等的洒脱,何等的逍遥!似此等追慕渔樵诗酒,意欲抛开功名,傲视凡间的联作不在少量,特别是当世道浑浊、功名难求之际,跳出现实的牢笼,企图洗尽铅华、忘情山川的思想便十分流行。这些联组成了
怀古联中一道亮丽的景色线。自然,儒道释并不是截然分立的三教,从魏晋开始,三教合一的苗头便已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也没有机械地划归某片作品必是儒者吐语或许纯粹宣扬了佛道思想,他们更大程度上是交融在一同的。并且,文学只管深受儒道佛思想的浸润,毕竟已不是经学的附庸,它有自己的独立性,所以,还有一类借怀古抒发个人情性或许表达对先人的敬慕的联作,我们既无从说它抒发的是伤时感事的儒者情怀,也很难将其简单概括于笑傲江湖、尽情山川
的一类联中,它们别是一类。如袁少枚题伯牙台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