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化学键(2)》一课教学叙事
家发中学 王绎焕
一、主题背景
我在施行新课程的教学时,虽然比以前多了耐心,但总觉得课堂少了些什么,而且经常听见学生反响:“老师,你分析讲解的问题我全部可以听懂,可是不会自己做,不知该如何分析,《化学键(2)》一课教学叙事
家发中学 王绎焕
一、主题背景
我在施行新课程的教学时,虽然比以前多了耐心,但总觉得课堂少了些什么,而且经常听见学生反响:“老师,你分析讲解的问题我全部可以听懂,可是不会自己做,不知该如何分析,该怎么办?"(精品文档请下载)
也经常听见有些老师不无抱怨地说:“这类题目都讲烂了可学生还是不会.”
这些向我们提出一个在理论层面上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如何应用己学过的知识去解答相似的新题目呢?
问题二:老师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才能呢?
面对新课程和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生,我茫然了,恰巧参加了省里的新课程培训,获得了许多新的理念。
二、情景描绘
我设计的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中第一章《物质构造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二课时;
(1)共价键概念分析
【问题情境一】
①从氯和氢的原子构造分析,你认为氯化氢和氯化钠在形成过程上一样吗?
②这两种原子怎样才能到达稳定构造呢?
【问题情境二】
为什么氯气分子是2个氯原子而不是3个、4个或者更多氯原子呢?
以氯化氢分子的形成为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让学生讨论,进而推出
氯原子和氢原子是通过以共用电子对的方式形成互相作用结合的,进而归纳出共价键的定义;而后分析出成键微粒:原子;成键作用:静电作用;成键元素: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精品文档请下载)
【问题情境三】请大家列举几种常见的含有共价键的物质。
(2)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创设情境】(1)根据以上的分析,让我们试着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2)观察并比较二者的区别
(3)共价键的类型
以氯化氢分子、氢气分子电子式分析组成元素的种类、原子吸引电子的才能、电子对的偏移情况
【反响检测】以下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KOH B、NaCI C、H2 D、H2S
【追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属于化合物的是?注意:D、H2S 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注意:仅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生顺理成章的理解了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而且也区别开了离子化合物】
(4)共价化合物:仅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三、问题和讨论
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本着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为主,化难于理解的概念为简单化;在此过程中我一直注意到一个迁移点:即原子如何才能到达稳定构造?所以没有直接给出共价键的定义,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氢原子和氯原子的构造,进而找到答案;这样不仅是让学生明白了共价键的本质,还清楚了成键微粒、元素等等;为了使学生更彻底的弄明白成键类型,又通过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分析;(精品文档请下载)
从问题讨论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启示一:老师在教学中不要只是给出一个现成的答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才能,问题不要给的太大,一定要清楚、而且要小,最主要的是要简洁、明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启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