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
《华罗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与吴筱元结婚,后染病而导致终身残疾;
1932年秋季,到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系助理员,并研究数论;
1936年夏天,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资助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7
1937年夏天,由英国回国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授;
1945年下半年,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到苏联旅行;
1946年秋天,应邀访问美国;
1950年2月,从美国动身回国,同年3月16日到达北京,回到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1979年,再次访问英国;
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
1930年,上海《科学》杂志第二期刊登华罗庚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
1936年夏天,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后得出着名的“华氏定理”,其间他写了18篇论文,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
1941年,完成第一部着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
1946年4月,苏联科学院出版了他的成名代表作《堆垒素数论》一书;
1946年秋天,访问美国,其间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
1955年国家建立科学奖励制度,1957年1月华罗庚获得一等奖,得奖的论文题目是《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
★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7
1953年,《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
1957年,《数论导引》出版;
1958年以后,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统筹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后出版《优选法平话》和《统筹法平话》;
1963年,华罗庚与万哲先合着出版《典型群》一书。
三、局部分析:
问题一:“伯乐识马”是人所共知的经典故事,作者在一开头就写这个故事,用意何在?
明确:一方面表明19岁的华罗庚具有非同寻常的数学才能以及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突出了传主的基本特性,一方面为下文埋下伏笔。华罗庚的才华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生转变。后来他自己成为“伯乐”,发现和扶持了陈景润等青年学者。此外,在时间叙述上,从华罗庚“出名”时起笔,是一个倒叙,并由此引出“他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这样的开头,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
问题二:在运用倒叙手法插入一个小故事以后,就进入了对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的追忆之中。请看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这一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哪些经历?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明确:这个部分讲述了华罗庚的三个小故事:“物不知其数”的算题、“罗呆子”的绰号、可怕的伤寒症。
★精品文档★
2016全新精品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