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冠脉介入前后水化疗法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护理观察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予以水化疗法对预防造影剂肾病(RCIN)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化治疗
病情轻微者,于PCI前1~2 h静滴生理盐水,高危患者,于PCI前4 h静滴生理盐水,以便纠正脱水,提高肾灌流。补液持续到术后24 h,总量根据造影剂用量、患者心功能等综合确定,一般24 h以2000~3000 mL最佳。术后补液时,前4h控制为总量1/3,控制好速度,参考尿量、心功能调整,亦可使用静脉输液泵来调整。
临床护理
(1)术前评估:RCIN好发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特别是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情况下更易发生,为此术前应严格筛查,如病情需要行介入治疗者应严格水化治疗。术前评估可尽早检出高危因素,便于及时处理,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糖指标、血压水平及电解质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2)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在PCI前做好健康教育,介绍科室开展这类手术的情况与手术过程,指导做好配合,介绍PCI前、中、后注意事项,告知他们按照医嘱的重要性。叮嘱患者术后饮水的作用,要求家属做好照护与监督,提高依从性,促进他们更好地配合手术与护理。
(3)水化护理:水化疗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价格低廉,且基本无绝对禁忌症。术前均予生理盐水500 mL静滴,用药期间做好巡视,观察局部情况,维持舒适的体位。术前不禁饮食,避免因术前禁食、水造成患者体液不足。术后24小时饮水>1500 mL,以饮水后无腹胀为宜。同时,做好饮食指导,从流食开始,逐步恢复到半流食、普食。为了促进造影剂排泄,可多饮水,促进排尿。
(4)术后护理:术后,病情变化进行观察,监测心电图、血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按医嘱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多数患者怕床上排尿不便而不愿多饮水,应及时纠正这种观念。术后,最初6~8 h内饮水控制在1000~2000 mL,尽量促进造影剂经肾脏排出,缓解不良反应,保护肾脏功能,并及时补充能量与营养素等。术后24h积极排尿,控制不低于500~1000 mL。此外,术后排尿困难时,予以导尿,加速造影剂排出。对肾功能不全者,每小时监测尿量与尿比重,甚至检查肾功能,避免异常事件发生。
观察指标
检测护理干预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水平。率的比较用x2检验。
2 结 果
150例患者护理干预后,出现造影剂肾病有6例,%。6例患者均是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基础疾病,术后均在应用改善肾脏微循环的治疗后病情好转。患者干预后Scr、BUN、β2-M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3 讨 论
目前,水化疗法在PCI中预防造影剂肾病有不错的价值,受到了医患认可,但关于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还有待进一步探究。随着介入治疗手术的广泛临床应用,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肾皮质缺血性损傷、肾小管的毒性损伤、造影剂使尿酸等排泄增加造成小管内梗阻。造影剂肾病无特殊治疗方法,静脉补液等等是预防造影剂肾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