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圆柱的认识
单元内容
教学
内容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难
点及
第(
)单元教材研究与教法建议
圆柱与圆锥
计划课时
本单元重点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圆柱与圆锥)的有关知识,学生之前已
经直观认识了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 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 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 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教具。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1. 圆柱的侧面积。
(1) 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⑵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
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 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
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X高)
:练习四第5题
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
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 面和侧面组成。)
⑵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
两个底面的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 2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
径,求表面积)
(2) 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
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 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
巩固练习
1. 侧面积练习:练习四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 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
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 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2. 表面积练习:做22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四、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23—24页练习四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出自己探究发现的快乐;②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广泛,激 发起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圆柱体教具、圆柱形纸筒、
茶叶桶。
【教学过程】
、复习(结合操作演示)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X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 2)
n* 2
3、练习四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第②题已知圆
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 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实际应用 1、练习四第13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 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X棱长X 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 板演。
2、练习四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四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 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四第16题
,就是计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 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