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中小学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知识.docx

格式:docx   大小:34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小学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知识.docx

上传人:haha 2022/3/20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小学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知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潜藏期7~17天。
前驱期: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年长儿或***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上呼吸道症状,1~2日后才出疹。偶可出现前驱疹。
出疹期: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
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快速,起先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痂痕;
皮疹常呈椭园形,3~5mm,四周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疱液初为透亮,后混浊,继发感染可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痂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数目由数个至数千个不等;
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口腔、***、眼结合膜等处粘膜可发生浅表疱疹,易破溃形成浅表性溃疡,有难受。
(六)肺结核
全身症状:
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不能坚持日常工作,简单烦躁,有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正常等轻度毒性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2、发热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之一,体温的改变可以有以下几种:
(1)体温不稳定,稍微的体力劳动即引起发热,经过30分钟休息,也
3 往往不能复原正常。
(2)长期微热,多见于下午和傍晚,次晨降到正常,伴随倦怠不适感。
(3)病灶急剧进展和扩散时,发热更显著,可出现恶寒,发热达到39-40℃。
(4)女性病人在月经前体温上升,月经后体温亦不复原正常。
3、盗汗。多发生在重症患者,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严峻者衣服尽湿,伴随衰竭感。










局部症状:
1、咳嗽、咳痰。早期咳嗽稍微,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病变扩大,有空洞形成时,则痰液呈脓性,量较多。若并发支气管结核则咳嗽加剧;如有支气管狭窄,则有局限性哮鸣。支气管淋巴结核压迫支气管时,可引起呛咳或喘鸣音。
2、咯血。约1/3-1/2的病人有咯血,咯血量不等。病灶炎症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引起痰中代血或夹血。小血管损伤时可有中等量咯血,空洞壁上较大动脉瘤裂开,可以引起大量咯血。大量咯血后常伴发热,几天的低热是小支气管内血液的汲取所引起的;高热则是病灶扩散的表现。
3、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常是神经放射作用引起的,不受呼吸影响。固定部位针刺样难受、随呼吸和咳嗽加重等,是因为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所引起的。假如膈胸膜受到刺激,难受可放射到肩部和上腹部。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峻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潜藏期为4~21天,整个病程分为三期:
1、初期:病程第1~3天,有高热、呕吐、头痛、嗜睡;
2、极期:病程第4~10天,头痛加剧,自好睡、昏睡至昏迷,惊厥或抽痉,肢体瘫痪或僵直,有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深度昏迷病人可发生呼吸衰竭。颅内病变部位不同还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此期持续10天左右;
3、复原期:多数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