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廿载繁华梦》词语考释
作者:蔡妍婧
摘 要: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本书例句、根据具体语境、查考故训、依据内部形式、引申推义等方法,对《廿载繁华梦》
(23)宗亲共奇异之,因字曰“异”。(东汉刘珍《东观汉记·汝郁传》)
(24)惟念之正心痛也,不得奇异也。(东汉《太平经》卷四十七)
唐、宋时期,这一用例较少。例如:
(25)逸人默自奇异,不敢告于人。(唐代张读《宣室志》卷五)
(26)惟林宗见而奇异,与共言,因请寓宿。(宋代李昉等《太平御览》卷四百一十四)
(27)先朝时,锁厅举进士者。时有一人以为奇异,试不中,皆以责罚为私罪。(宋代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
明代以后,这一用例逐渐增多。例如:
(28)夫妻正议,忽然一阵怪风飘来,甚是奇异。(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七回)
(29)炀帝见二人有些奇异,因惊问道:“你二人姓什名谁?”(明代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第三十一回)
(30)玄微见来得奇异,欣然许之。(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 (31)李玄看了兀自奇异。(清代无垢道人《八仙得道》第十九回)
(32)后惊曰:“乍痛乍青,症甚奇异,当召医者入视。”(清代杜纲《北史演义》第二十八卷)
(33)因此上各人倒见得奇异,惟康有为也不计较,只闭埋双眼,乱行乱走。(清代黄小配《大马扁》第十回)
(34)钦差听了这种请求,虽然觉得有些奇异,但也不便不准,吩咐站堂的差役,把刀取下,让胡得胜观看。(清代董荫孤《案中冤案》第18章)
(35)文命带了众人一路往西南而来,发现一奇异的事情,但见各处山林之中颇多房屋,不过都是阒无居人,有几处但有白骨纵横地上。(清代钟毓龙《上古秘史》第九十六回)
(36)今夜余自校中归,室中乃发现一至奇异之事,检视案头,余所著《石头记影事诗》一册,已不翼而飞,并昨日之新稿,亦遍觅不得。(徐枕亚《雪鸿泪史》第三章)
在现代汉语中,“奇异”主要用于书面语体中,口语则基本不用。《汉语大词典》若能增补“怪异、奇怪”这一义项,将更为全面。
二、张煌
在《廿载繁华梦》中,“张煌”一词出现2例,具体如下:
(37)且来春又要庆灯,这都是粤俗生子的俗例,在周府里更加张煌。(第十六回)
(38)马氏道:“我险些忘却了,还亏你们懂得事。但可惜今年周大人的流年,不像往年好,祝寿一事,我不愿张煌,倒是随便也罢。”(第二十二回)
按:以上两例中的“张煌”词性不同,例(37)中的为形容词,例(38)中的为动词,当属于不同义位。
《说文解字·弓部》:“张,施弓弦也。从弓,长声。”可见,“张”的本义是安上弓弦或拉紧弓弦,引申为张开、展开,进而引申为壮大、盛大、强大之义。《说文解字·火部》:“煌煌,煇也。从火,皇声。”可见,“煌”的本义为明亮,引申为鲜明,进而引申为盛、美。“张”“煌”两字合用当属联合式复合词。
“张煌”一词作为复合词,首见于清代:
(39)宴客与合家大小,正值张煌无措,瞥见道人驾舟而来,羽衣翩翩,全不是以前的癞皮了。(清代苏庵主人《绣屏缘》第二十回)
结合具体语境来看,此处的“张煌”应理解为惊慌,表“慌张”义。
另有一例则见于《续济公传》:
(40)张煌方要叩头,细说从前的原故,济公摆手说:“我都知道,你跟我来,你腰中带着那三百多钱给我。”(清代坑余生《续济公传》第一回)
经考释,此句中的“张煌”为人名,且疑为“张煜”的误写。
可以看出,《绣屏缘》中的“张煌”与例(37)、例(38)中的“张煌”意义不同,而《汉语大词典》也没有收录“张煌”一词。
值得注意的是,在《廿载繁华梦》中,另一复合词“张皇”共出现3例,具体如下:
(41)这时周府里因放着丧事,只怕旁人议论,度岁时却不甚张皇,倒是随便过了。(第四回)
(42)马氏道:“府里还有管家,既然是没了,就买副吉祥板,把他殓葬了就是。他没有一男半女,又不是七老八大,自然不消张皇做好事,对我说什么?你们且回去,叫冯、骆两管家依着办去罢。”(第十二回)
(43)因周家这一次是儿女婚嫁第一宗事,又是马氏的亲女,自然是要加倍张皇。(第二十六回)
《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复合词“张皇”,共有八个义项:;壮大。;使光大。。;炫耀。。;堂皇。;慌张。,食品名[1](P5194)。《汉语大词典》将例(41)中的“张皇”归入“铺张”这一义项。例(42)、例(43)中的“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