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唯识三十颂.pdf

格式:pdf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唯识三十颂.pdf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10/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唯识三十颂.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唯识三十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
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次一行颂,
明唯识性,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就二十四行颂中,
初一行半,略辨唯识相,次二十二行半,广辨唯识相。
谓外问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
举颂詶答,颂曰:
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
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
次二十二行半,广辨唯识相者,由前颂文略标三能
变。今广明三变相,且初能变其相云何?颂曰:
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唯舍受。
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舍。
已说初能变。第二能变,其相云何?颂曰:
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依彼转缘彼,思量为性相。
四烦恼常俱,谓我痴我见,并我慢我爱,及余触等俱。
有覆无记摄,随所生所系,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
如是已说第二能变。第三能变,其相云何?颂曰:
次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了境为性相,善不善俱非,
此心所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皆三受相应。
初遍行触等,次别境谓欲,胜解念定慧,所缘事不同。
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
烦恼谓贪瞋,痴慢疑恶见。随烦恼谓忿,恨覆恼嫉悭,
诳谄与害憍,无惭及无愧,掉举与惛沈,不信并懈怠,
放逸及失念,散乱不正知。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
已说六识心所相应。云何应知现起分位?颂曰:
依止根本识,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涛波依水。
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已广分别,三能变相,为自所变。二分所依,云何
应知,依识所变,假说我法,非别实有,由斯一切,唯
有识耶?颂曰:
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若唯有识都无外缘,由何而生种种分别?颂曰: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颂曰:
由诸业****气,二取****气俱,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
若唯有识,何故世尊,处处经中,说有三性?应知
三性,亦不离识,所以者何?颂曰:
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
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
故此与依他,非异非不异,如无常等性,非不见此彼。
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颂曰:
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
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后五行颂,明唯识行位者。论曰:如是所成唯识性
相,谁依几位如何悟入?谓具大乘二种种性,一本性种
性,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二谓****br/>所成种性,谓闻法界等流法已,闻所成等熏****所成。具
此二性方能悟入。何谓五位?
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依识性相,能深信
解。其相云何?颂曰:
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
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在加行位,能渐伏
除,所取能取。其相云何?
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
三通达位。谓诸菩萨所住见道,在通达位如实通达。
其相云何?
若时于所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