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忏悔录阅读心得感受五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3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忏悔录阅读心得感受五篇.docx

上传人:zongzong 2022/3/21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忏悔录阅读心得感受五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粉末,所以我不敢对巨人、巨著妄作评论,我只是因为要交作业写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请见谅。
忏悔录阅读心得感受3
再没有比《忏悔录》更能体现出记忆和期盼之于华蜜的意义的了。在本书的开头,奥古斯丁点明白贯穿全书的两大主题:找寻自我,找寻上帝。人之所以凄惨,根本缘由就在于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为失去了上帝;人要获得华蜜,就必需在找寻上帝的过程中发觉真正的自我。 记忆和期盼的意义就在于,只有通过记忆和期盼,人才能实现这一双重的找寻。事实上,这双重的找寻可以归结于一个问题:人和上帝的关系。这不仅因为人是上帝创建的,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心灵乃是上帝的形象。只有相识到人和上帝的关系,才能理解作为人和上帝之中介的心灵——上帝的形象;而心灵作为上帝的形象,恰恰就是人最真实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讲,《忏悔录》的写作目的,就是在自我身上找寻上帝的形象。










如何找寻?既是通过记忆,也是通过期盼。奥古斯丁对自我的记忆,不仅追溯到常人无法记得的幼年,甚至提出“在诞生之前,自我是否存在,存在于何处”的问题, 而且通过对生平的追忆,奥古斯丁细致入微地揭示了自己身上的罪性,以及向善、向恶的两股力气作为对立的意志在他心灵内部的长期争斗。他认为,从婴儿时期起先,人就充溢了罪性,终其一生都无法彻底摆脱;然而同样真实存在的,是一种不断求善的意志,要求人朝向上帝,根据上帝的诫命生活,同自己的罪性斗争。对生平的记忆,就是为了不断确认这股引人朝向上帝的力气;而记忆不仅要追溯到生命的初始,甚至要越过生命,往生命之前无限延长,就是因为这股力气最终来自先于一切生命的上帝。其实,这股向善的力气就是内在于心灵的上帝形象,它是上帝在创建人的初始所给予人的赏赐。在《忏悔录》的每一章起先叙述或者探讨之前,以及在全书行文的各处,都充溢了奥古斯丁对《诗篇》的引用。布朗(Peter Brown)在他撰写的传记《希波的奥古斯丁》中指出,《诗篇》的祈祷语言,是奥古斯丁所能找到的,能够表达他写作《忏悔录》的深厚动机的唯一语言。而祈祷语言所呈现的正是一种期盼的姿态。奥古斯丁的记忆和忏悔,始终处在一种朝向上帝、朝向永恒华蜜的期盼的指引之下;《忏悔录》的全部写作,都在这种期盼中获得力气。属尘世的记忆和期盼之所以显得虚无,是因为所记忆和所期盼的,顶多是短暂而相对的善好;更不用说,假如记忆和期盼的对象是罪的快感给心灵留下的影像,那么人将在时间中彻底沉沦,无法摆脱罪的****惯对心灵的桎梏。但是,对上帝的记忆和期盼却不同,因为这时记忆和期盼的对象乃是最为真实的存在——上帝。上帝是比人的心灵更加内在的本质,是比人的自我更加真实的自我。在这个意义上讲,正是对上帝的记忆和期盼,把时间中的人和永恒的上帝联系起来。在对永恒上帝的记忆和期盼中写作《忏悔录》的奥古斯丁,虽然仍旧处于时间之中,但是他莫非不是真正华蜜的吗?










答案无疑是确定的。不幸的根源在于失去上帝和自我,华蜜的关键在于重新获得上帝和自我,而这又以理解上帝和自我的关系为前提。记忆和期盼之所以能够指向华蜜的实现,就是因为对上帝的记忆和期盼是自我和上帝最为恰当的关系。记忆上帝,意味着承认上帝是先于自我的创建者;期盼上帝,意味着相识到上帝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善好。而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人的心灵是上帝的形象,拥有和上帝相像的三位一体,其中,对过去的记忆对应于人的存在,对现在的关注对应于人的理性,对将来的期盼对应于人的意志或爱。人的堕落在于其三位一体朝向了错误的方向,而人的得救在于他对三位一体的正确运用。存在、理性和意志并不是心灵具有的三个功能,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心灵的不同描述。犯罪后的人背离上帝的后果既体现为存在于时间中的虚无境况,也体现为理性的孱弱,更体现为意志的错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