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doc

上传人:nracyx 2022/3/21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震中的父和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和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和儿子 ,同学们,读?? 生读(他挖了十 二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②配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儿子也了不起呢? 为什么说儿子也了不起呢? ((精品文档请下载)
  1)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个了不起的儿子啊?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出你的体会。 (
  2)想象说话. 当他的爸爸这样挖掘了十二小时……,阿曼达和同学们就等了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 三十六小时),阿曼达在废墟里会和同学们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儿子之所以可以支持 38 个小时,因为爸爸说过
“不管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是 这种信念支持着他,他相信爸爸会来救他。 ((精品文档请下载)
  3)引读课文父和子的对话部分:“当挖到 36 个小时,突然听到…(师生对读)。 老师小结:在漆黑的瓦砾堆下,38 小时,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然而 7 岁 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多么 英勇多么镇定啊。是亲情,产生信赖;是亲情使父子心连心;亲情使儿子坚信,父亲总会跟 他在一起,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让同学出去,表现他舍己为人,富有爱心(板书: 英勇、有爱心)这种宏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这句真诚诺言的信赖。 生读: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3、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这句话。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来阻挡父亲、劝他放弃的时候,回响在他耳边的还是这句话??生 读;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 力量。 师生读: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 师生读: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精品文档请下载)
3
总结: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责任感表现了崇高的父爱,儿子对这句话坚信不疑说 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亲情使人英勇、无畏,亲情使人无私、高尚(师:不管发生什么,生: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和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境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全文, 同学们,父子终于团聚,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团聚,是亲情使他们这样幸福,同学们在成 长的道路声,你们也感受着各种各样的爱,爱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愿我们都能成为 故事中了不起的人.
(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课后拓展, 延续“ 亲情”
  1、出示图片,体会母爱的伟大。
2、将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和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了不起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和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 1994 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 一位父亲冒着危险, 抱着坚决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 38 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 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 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 达的思想感情,进步阅读才能。《地震中的父和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 文,内容粗浅,但内涵深化;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疑问促阅读,并相机浸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回 顾这一堂课,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理论、自行发现、自我建构的过程。首先,大家对
“了不起”质疑,从而带动了全篇的阅读;之后,学 生针对父亲在废墟中挖掘的语句进展质疑,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伟大;接着,学生针对阿曼 达在废墟下的等待质疑,进一步体会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以疑促读,简化了教学环节。这 堂课的教学目的单纯明确:通过课文的详细描绘感受父和子的了不起。教学构造简单朴实, “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感受 父和子的了不起,明晰明了;一条主线,“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贯穿全 过程。删繁就简,集中目的,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时机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 都获得了开展.(精品文档请下载)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的:
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