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教案、反思、说课.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案、反思、说课.doc

上传人:beny00001 2016/12/22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案、反思、说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3 —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 2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教材简析这是人教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第 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 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 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 诗文对照, 情景同现, 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二、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 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二、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 1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 .自由读文章 2 —— 3 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用自己的方式查找有关送别礼仪、黄鹤楼的资料。(二) 教师准备: 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 李白和孟浩然的诗歌成就, 学生对李、孟诗的认知程度有所了解。(三) PPT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 1、“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后,我们一句话也没有留,当往日的情景刺痛离别的心,却抹不掉我深深的离愁, 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后, 我们一句话也没有留。我只能深深的祝福你, 深深的祝福你, 最亲爱的朋友, 祝你一路顺风——”师:同学们,这是关于什么的小诗?(生:送别的) 师: 那么, 同学们, 古今中外,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离愁别恨, 离别是伤感的,我请同学们回去查找了一下,你了解了些什么离别礼仪呢?(生汇报) 2 、导入新课离别是一首诗, 将我们带入书香的梦境; 离别是一首歌, 唱出我们心中的惆怅: 离别是一封信; 寄托了我们的愁思。今天, 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进入繁荣而富足但因交通不发达而“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唐朝, 去品读他们的离愁别绪——(二) 个性读题(知诗人) (1) 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2) 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听出来了, 你想强调“黄鹤楼”, 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知道黄鹤楼吗?( 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 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学生说说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A 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 对,这是一首送别诗。) B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谁?( 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C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扬州可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时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扬州游玩过一段时间, 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城市。盛夏时节,他和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之”是什么意思?( 去、到。) (3) 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已再读一读题目。(4) 同学们,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 (三)新课 1 、引导自学师:很好,都读正确了。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送”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了。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谁送谁? 师:真聪明,我把这个问题记下来(板书)。谁接着提? 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