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小课堂里的“大思政”.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课堂里的“大思政”.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2/3/2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课堂里的“大思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课堂里的“大思政”
作者:

【摘 要】“互联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理念上、形式上、内容上、实践上都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与机遇,要通过教学创新使“大思政”渗透生动化的同时,形成“润物无声”的沉浸式立体教学中。由此可见,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理论的创新,构建起“互联网+”下的立体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大思政观念落实的重要思路。
二、創新教法:重视多元体验,秉承学思践悟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还要重视教法的创新。这里的教法不单纯是指教学方法或教学方式,而是通过以学生体验为主体的多元化课堂的构建与落实。互联网是一个巨量的信息库,同一件事情在网上也可能引发截然不同的看法与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要使思政工作深入人心,就要引导学生在学****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在践行中领悟,才能实现道德与法治感化人、塑造人、培养人的目标。因此,重视学生的自我多元体验,通过“互联网+”构建体验情境、体验过程、体验感受、体验结果,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个体学****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九年级上册《建设法治中国》一课中,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已逐步形成,对法治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因此,笔者就引导学生通过VR设备体验了一场庭审录像:即河南某年著名的慈父杀恶子的庭审录像剪辑。在体验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体验到案例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对案例有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将最后的庭审结果隐去,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事实证明,很多学生对于恶意***的判断几乎都是一致的,但对最终的结果分歧却很大,在轻判和重判之间有了明显的分化。但笔者将庭审结果轻判三年播放出来以后,课堂一片哗然。在富有争议中来开展法治中国建设的教学,其效果显然要比一般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对现代法治理念、西方陪审制度、人情与法律等也有了深刻的体验,这种多元体验的创新教学促进了学生对法治的深层思考。
三、创新教材:联系校本教材,丰富思政课堂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也好,高中大学政治课也罢,其效果一般而言是令人堪忧的。这是因为,很多人觉得政治教学是教条化、呆板化的政治教化或政治宣传,其内容是固定的。这种观点不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与原理,而且也是对思政教育的误读。作为教育部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在教材内容中虽然不可以更改,但实际上都是给出了大的方向和立场。换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多是给出了纲目,反而其内容是可以校本化和本地化的。要使思政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南针,那就必须通过教材校本化来进行创新,才能切入到学生实际,以学生为本落实教学目标。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在通过密切联系校本教材与校本课程,把大思政的理念渗透到校本课程的开展中,才能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形象鲜活起来。
如在《合理利用网络》一节的学****中,通过将学校中或学生中的经典案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联系校本课程中的科学规划学****的学****把利用网络和学****规划结合起来,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正面的案例与反面的案例,都直观地呈现给学生,那么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就会有好体会与理解。如校本课程中有这样的案例:学校一个优秀学生因为玩沉迷“王者”变成了一个学困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