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现代城市规划-大城市群发展战略.docx

格式:docx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代城市规划-大城市群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xwhan305 2014/10/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代城市规划-大城市群发展战略.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现代城市规划-大城市群发展战略
作者:周家军来源:论文之家添加日期:07年09月21日
中国城市发展网:
    前言
21世纪将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经济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全球性的经济分工合作,还意味着全球性的竞争,更意味着全球资源的再配置和全球财富的再分配。从经济发展的潮流看,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大都市为中心形成的大城市群正成为这场竞争的主角,大城市群将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重要角色。城市化的目标是实现富裕的城市。在市场机制条件下,由于规模和集聚的作用,城市规模越大,发展动力越强,因此,大城市将在中国各地出现。中国今天已经存在一大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它们有可能成为未来大城市的母体。
一、城市群的概念及划分
所谓城市群,就是在具有发达的交通条件的特定区域内,由一个或几个大型或特大型中心城市率领的若干个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体。其主要特征有:群体内的城市之间在自然条件、历史发展、经济结构、社会文化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着密切联系;至少有一个中心城市,并且中心城市对群体内其他城市有较强的经济、文化辐射和向心作用;群体内城市有着较高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城市群依据其面积、规模和城市数量以及中心城市的辐射半径等,可细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个等级类型。
二、大城市群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使城市产生了新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现代城市群逐渐成为国际生产力分布体系和劳动地域分工中的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大城市群是以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为核心,大二级城市或城市为次中心,以交通信息网络、商品与产网络、人才与技术网络、旅游网络、文化网络等为纽带,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结构和不同功能的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而成的地域集合体。城市群形成的背景条件以自然和社会经济为基础,自然背景包括气象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貌与地质条件等;社会经济背景包括历史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文化、科技与教育、交通与通讯等方面。城市群中的各类城市形成相互分工、互补、交流和竞争的网络体系,并通过制度建设一体化、机制创新、利益协调和政策联动,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目标。某种程度上说,大城市群发展模式将成为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整合模式和组织形态,对增强城市群区域的实力和提高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现代大城市群庞大的产业集聚、经济规模和吸引与辐射能力,以及大城市群内众多城市功能的发挥,使得大城市群的现代城市功能进一步提高,成为具有管理、协调、控制国际经济能力的城市群体系。现代大城市群的本质特征是拥有全球的控制能力,随着全球化影响的逐渐深入和更加广泛,现代大城市群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显著。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城市的管理、金融和服务业及其他城市功能的发展,国际化得以迅速提高,使城市成为世界经济的区域或全球的节点。
三、大城市群发展战略中的制度性特征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群的形态随产业革命的不同时期而有不同,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小型城市化和信息革命时代的大城市群。因而在城市化进程的核心上也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后发国家模式即城市团模式;一种是西欧模式即中小城市模式。在中国,究竞是通过大城市圈模式还是通过中小城市模式来实现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