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魅力传道,影响学生爱国遵守法律、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成为学生求智、做人的楷模。我国现代教化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仰慕中,静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相反,假如老师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检点,做事粗糙,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没有爱心,为人不廉不洁,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使学生产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对将来失去信念。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因此,为人师必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雪白,恬淡无为”,这是为师立教之根本。
在新的形势下,把廉洁从教作为老师道德规范,更具有显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廉洁从教就是要求老师在整个教化教学生涯中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化本身作为一种育人活动,不能用经济活动规律取代教化活动规律,不把育人过程等同于商品交换过程。近几年来,有些人把教化活动作为营利性活动,把赚钱当作一切活动的动身点,对教化事业和老师形象带来严峻的负面影响。廉洁从教是老师堪称人师的人格前提,是社会对老师素养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老师育人的品德基础。老师廉洁从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大义为先,私利居次,要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德为学生与世人作出表率。
二、公正执教。廉洁从教,在教化教学活动中公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实行不同的看法和情感模式。老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老师人格的崇高性。
三、廉洁自律,明哲保身。老师廉洁从教,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净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仔细学习科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师德修养,养成廉洁自律、明哲保身的习惯。从小事情做起,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物。要长期坚持清廉自守,持之以恒,使老师廉洁自律的形象成为无形的教化力气。
为人师表,就是要始终坚信校内须要廉正,要用主动的廉正教化思想驱除孩子们心头的阴霾。试想,假如连最纯净的校内都被污染,那么,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前途将走向何方?
廉正不仅是为官者所应当做到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心灵从小扎下廉正的种子。唯有这样,当将来世界属于他们的时候,他们才知道怎样去运用手中的权力为百姓造福。 要让孩子们懂得,廉正是民族的脊梁,支撑着一个不倒的灵魂,支撑着人生的大厦;廉正是个路标,指引着一个前进的方向,指引着人生的道路。 树干一倒,大树将倾;廉正一失,人生则危。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文明的校内环境还校内一片净土,离不开廉正。愿圣洁廉正之风永驻校内,永驻孩子们纯净的心灵,愿每一个为人师表者,都能够携着廉正的信念,把纯净无私的爱的种子撒在孩子们的心田!